北京化工大学厦门生物产业研究院
实名认证:已认证
创办时间 | 1958 |
---|---|
院所属性 | 科研机构 |
所在地区 | 福建 厦门 |
重点研究领域 | 专用化学,生物医药,中药、天然药物,化工生产,高分子材料 |
重点院系 |
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型材料,环保 |
热门技术
院校统计数据
成果:339项
专家:47人
重点实验室:2个
院校管理员:蓝老师
所在地:福建 厦门
机构简介: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以创新型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对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高水平队伍的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构建为核心,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先导,以形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针对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大主题,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和学科发展趋势,形成“材料分子设计与界面科学”、“先进无机相和有机相材料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三大研究方向。 方向1:材料分子设计与界面科学 方向2:先进无机相和有机相材料制备 方向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0 人,其中研究人员50 人,技术人员8 人,管理人员2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1 人,973首席科学家2 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 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 人次,新世纪优秀人才22 人次,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2 人次,先后有7 人次中青年人才为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 个,国家科技部新材料领域创新团队1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 个。 5 年来,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78 篇,其中SCI论文680 篇,影响因子大于6 的论文36 篇,影响因子大于3 的论文245 篇,实验室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他引4534 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上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形成了特色制备技术平台,实验室先后有40 余项成果实现了转化,建立了中试装置及工业生产示范线60 余条(套)。共申请国际专利18 项,授权5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90 余项,授权110 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 项。 实验室近5 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73 计划项目、863 计划重点项目等118 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包括7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12 项973 项目和课题(子课题),20 项863 课题,10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等。
机构简介: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前身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27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过验收。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何静教授担任。 重点实验室密切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集成原理,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和材料三个一级学科布局紧凑、专业方向完整的优势,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整合,针对“化工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形成了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组装化学、可控聚合、过程强化。 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重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基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基础及办学宗旨,实验室确定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的定位,即在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的同时,以国家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承担一批基础和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报一批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形成鲜明的应用基础研究特色。
科技创新服务热线:400-966-9886 0592-6887080
Copyright © 2020 科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商:厦门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