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45613]马铃薯精量种植关键技术与装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机用具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马铃薯精量种植有利于降低重种、漏种率,节省作业成本。该项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关键技术难题:⑴缺少精量种植机。现有种植机结构简单,重种漏种高,种植精度差,作业效率低;⑵排种器对薯种适应性差。不能满足不同品种薯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要求,二次重种、漏种严重;⑶通用性差。株距调整范围小,且调整繁琐,不能满足不同种植农艺要求;⑷机具抗干扰能力差。种植深度易受地势影响,深度不一,垄形单一,影响出苗。针对以上问题,该项目自2008年开始,开展了重种漏种控制、株距调整、限深归垄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智能株距调整播种单元、自适应限深与仿形归垄装置等,集成创新出4种马铃薯精量种植装备,为国内马铃薯精量种植提供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
1、创新薯种输送、护送与智能化调控防重防漏技术,集成创新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有效降低重种、漏种。研究薯种的挖取、送、抖、晃、抛、落等运动规律,创新薯种输送可控“自激抖动”防重防漏技术、“螺旋式推拉”间隙可调薯种护送技术、薯种输送振幅智能控制技术,集成创制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实现重种、漏种的控制调整,提高播种精度和排种器薯种适应能力。
2、创新马铃薯种植机链轮便携式株距快速调整与智能化调控技术,实现株距的大范围便捷快速调整及机具多样性的要求。研究播种速度、薯种输送带速度、薯种抛离薯碗速度及播种株距之间的关系,创新马铃薯种植机链轮便携式株距快速调整技术,创制马铃薯播种机株距快速调整装置,实现通过链轮的快速更换达到株距的大范围便捷快速调整;创新马铃薯种植机株距智能调控技术,创制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株距控制装置,实现播种株距自动调整,提高株距合格指数。两种装置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选用,提高机具的多样性。
3、创新自适应限深归垄技术,实现种植深度的协同控制。创新马铃薯自适应限深归垄技术,满足种植农艺要求,实现播深一致,垄形多样;创制自适应限深归垄装置,仿形开沟与倾角可调扶垄协同控深,保证播深一致性,垄形多样,提高机具通用性和抗干扰能力。
4、集成创制4种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系列装备,并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授权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全部得到应用;发表论文6篇,其中EI论文1篇。
技术经济指标:经农业机械鉴定站检测,马铃薯种植机作业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漏种率≤7%;重种率≤12%;幼芽损伤率≤1.5%;株距合格率≥86%;播种深度合格率≥88%。
项目解决了现有马铃薯种植机存在的播种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相关技术所转化的产品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马铃薯种植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列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截止2017年底,推广应用3500多台,新增产值18000余万元,新增利税3800余万元,应用作业面积1000万亩以上,增加效益30亿元以上(每亩节本增效约300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专家组评价认为:成果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
马铃薯精量种植有利于降低重种、漏种率,节省作业成本。该项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关键技术难题:⑴缺少精量种植机。现有种植机结构简单,重种漏种高,种植精度差,作业效率低;⑵排种器对薯种适应性差。不能满足不同品种薯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要求,二次重种、漏种严重;⑶通用性差。株距调整范围小,且调整繁琐,不能满足不同种植农艺要求;⑷机具抗干扰能力差。种植深度易受地势影响,深度不一,垄形单一,影响出苗。针对以上问题,该项目自2008年开始,开展了重种漏种控制、株距调整、限深归垄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智能株距调整播种单元、自适应限深与仿形归垄装置等,集成创新出4种马铃薯精量种植装备,为国内马铃薯精量种植提供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
1、创新薯种输送、护送与智能化调控防重防漏技术,集成创新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有效降低重种、漏种。研究薯种的挖取、送、抖、晃、抛、落等运动规律,创新薯种输送可控“自激抖动”防重防漏技术、“螺旋式推拉”间隙可调薯种护送技术、薯种输送振幅智能控制技术,集成创制马铃薯精量播种单元,实现重种、漏种的控制调整,提高播种精度和排种器薯种适应能力。
2、创新马铃薯种植机链轮便携式株距快速调整与智能化调控技术,实现株距的大范围便捷快速调整及机具多样性的要求。研究播种速度、薯种输送带速度、薯种抛离薯碗速度及播种株距之间的关系,创新马铃薯种植机链轮便携式株距快速调整技术,创制马铃薯播种机株距快速调整装置,实现通过链轮的快速更换达到株距的大范围便捷快速调整;创新马铃薯种植机株距智能调控技术,创制马铃薯播种机智能株距控制装置,实现播种株距自动调整,提高株距合格指数。两种装置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进行选用,提高机具的多样性。
3、创新自适应限深归垄技术,实现种植深度的协同控制。创新马铃薯自适应限深归垄技术,满足种植农艺要求,实现播深一致,垄形多样;创制自适应限深归垄装置,仿形开沟与倾角可调扶垄协同控深,保证播深一致性,垄形多样,提高机具通用性和抗干扰能力。
4、集成创制4种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系列装备,并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授权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全部得到应用;发表论文6篇,其中EI论文1篇。
技术经济指标:经农业机械鉴定站检测,马铃薯种植机作业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漏种率≤7%;重种率≤12%;幼芽损伤率≤1.5%;株距合格率≥86%;播种深度合格率≥88%。
项目解决了现有马铃薯种植机存在的播种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相关技术所转化的产品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马铃薯种植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列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截止2017年底,推广应用3500多台,新增产值18000余万元,新增利税3800余万元,应用作业面积1000万亩以上,增加效益30亿元以上(每亩节本增效约300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专家组评价认为:成果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