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4516]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是一个基于广域网络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列入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6年开始启动研究,其关键技术研究于1998年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其列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并批复正式实施。该系统主要应用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它的设计目标是以Cernet为依托,连接全国范围的省级招生办公室和超千所高校,对每年四百多万考生,实现从招生来源计划管理、考生信息采集与录入、电子化档案制作、招生现场信息管理、到高校一端实现招生网上录取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并对招生录取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采用当前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提出了基于广域网的松散耦合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构建方法,即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分布查询方法,实现了基于缓存的查询策略。同时,通过对需求的详细分析,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数据驱动”,使各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的不同的组织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这些方法的提出和实现,不但较好地解决了网上录取系统中的实际难题,对在其它已有信息系统之上构筑面向全局的应用,高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基于广域网络的大型分布式信息系统研制和应用方面,国际、国内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基本上还处于理论阶段,如网格计算理论等。该系统的成功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信息系统网格的体系结构、数据一致性保证和系统适应性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在大型分布式教育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系统体系体系结构设计和数据代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2000年,该系统已在全国16个省市和800余所院校进行了大范围的实际运行,用户反映良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已具备在全国推广的条件。2001年,系统在全国27个省市招办和全部普通高校使用。2002年,经过进一步完善的系统圆满完成今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现了远程录取考生超过录取总数80%的目标,基本完成推广任务。系统应用到中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后,变革了高校招生手段,直接促进了高考的其它改革的顺利进行,使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开、公平”有了技术保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系统在全国推广后,每年节约的经费在亿元以上。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是一个基于广域网络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列入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6年开始启动研究,其关键技术研究于1998年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其列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并批复正式实施。该系统主要应用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它的设计目标是以Cernet为依托,连接全国范围的省级招生办公室和超千所高校,对每年四百多万考生,实现从招生来源计划管理、考生信息采集与录入、电子化档案制作、招生现场信息管理、到高校一端实现招生网上录取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并对招生录取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采用当前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提出了基于广域网的松散耦合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构建方法,即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分布查询方法,实现了基于缓存的查询策略。同时,通过对需求的详细分析,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数据驱动”,使各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的不同的组织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这些方法的提出和实现,不但较好地解决了网上录取系统中的实际难题,对在其它已有信息系统之上构筑面向全局的应用,高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基于广域网络的大型分布式信息系统研制和应用方面,国际、国内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基本上还处于理论阶段,如网格计算理论等。该系统的成功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信息系统网格的体系结构、数据一致性保证和系统适应性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在大型分布式教育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系统体系体系结构设计和数据代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2000年,该系统已在全国16个省市和800余所院校进行了大范围的实际运行,用户反映良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已具备在全国推广的条件。2001年,系统在全国27个省市招办和全部普通高校使用。2002年,经过进一步完善的系统圆满完成今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现了远程录取考生超过录取总数80%的目标,基本完成推广任务。系统应用到中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后,变革了高校招生手段,直接促进了高考的其它改革的顺利进行,使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开、公平”有了技术保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系统在全国推广后,每年节约的经费在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