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878569]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国审水稻新品种新稻25选育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黄淮稻区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粳稻产地,水稻更是该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针对黄淮稻区高温、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稻瘟病、条纹叶枯病日趋严重等生产上突出问题,该项目组历经近20年的潜心研究,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等,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新稻25,实现了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同步改良。新稻25是以当地品种郑粳9018为母本,以高产、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江苏主栽品种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14045),2016年5月取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CNA20101111.8),2018年4月获得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该项目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集成构建了苗期人工诱发与病区大田鉴定相结合的多生态抗病鉴定技术和双亲双优亲本选配与低代超亲组合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抗病的同步改良。提出了“急性型叶瘟”作为水稻苗期鉴定稻瘟病发生的指标标准及低代F1超亲组合选择、高代稳定表达的育种方法,育种筛选和鉴定周期短、速度快,极大提高了优质抗病育种效率,解决了水稻病害和优质稻米早代选择的技术难题。 二、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新稻25。该品种连续两年国家黄淮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0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平均增产5.70%,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7.7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66%,位居第一。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三年28点次试验27点次增产,广适性好。三年三次试验方差分析产量差异不显著(P=0.855),稳产性好。稻米整精米率71.8%,垩白粒率12%,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4%,胶稠度81mm,达国标优质2级。综合抗病性突出,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7%,高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三、创制筛选出了新稻25抗稻瘟病优良姊妹系5份,可作为骨干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解决了黄淮稻区抗病种质资源缺乏、优良骨干亲本材料少等突出问题,为抗病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 四、阐明了新稻25氮素调控优质、高产和高效的栽培技术。明确了新稻25最佳施氮量,实现了氮肥的减施增效,集成了新稻25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通过减少氮素施用量、调节氮素施用时期等栽培措施,提高了新稻25的食味值(80),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16.27%),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4.147%),品种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推广应用情况:新稻25自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迅速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2015~2017年,在黄淮稻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994.5万亩,成为黄淮稻区第二大种植品种,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3亿元,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增效。
黄淮稻区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粳稻产地,水稻更是该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针对黄淮稻区高温、低温、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稻瘟病、条纹叶枯病日趋严重等生产上突出问题,该项目组历经近20年的潜心研究,通过采用有性杂交、基因分离重组聚合有利基因、及苗期鉴定抗稻瘟病育种技术等,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新稻25,实现了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同步改良。新稻25是以当地品种郑粳9018为母本,以高产、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江苏主栽品种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14045),2016年5月取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CNA20101111.8),2018年4月获得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该项目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集成构建了苗期人工诱发与病区大田鉴定相结合的多生态抗病鉴定技术和双亲双优亲本选配与低代超亲组合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抗病的同步改良。提出了“急性型叶瘟”作为水稻苗期鉴定稻瘟病发生的指标标准及低代F1超亲组合选择、高代稳定表达的育种方法,育种筛选和鉴定周期短、速度快,极大提高了优质抗病育种效率,解决了水稻病害和优质稻米早代选择的技术难题。 二、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新稻25。该品种连续两年国家黄淮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0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平均增产5.70%,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7.7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66%,位居第一。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三年28点次试验27点次增产,广适性好。三年三次试验方差分析产量差异不显著(P=0.855),稳产性好。稻米整精米率71.8%,垩白粒率12%,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7.4%,胶稠度81mm,达国标优质2级。综合抗病性突出,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7%,高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稻瘟病。 三、创制筛选出了新稻25抗稻瘟病优良姊妹系5份,可作为骨干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解决了黄淮稻区抗病种质资源缺乏、优良骨干亲本材料少等突出问题,为抗病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 四、阐明了新稻25氮素调控优质、高产和高效的栽培技术。明确了新稻25最佳施氮量,实现了氮肥的减施增效,集成了新稻25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通过减少氮素施用量、调节氮素施用时期等栽培措施,提高了新稻25的食味值(80),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16.27%),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4.147%),品种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推广应用情况:新稻25自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迅速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2015~2017年,在黄淮稻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994.5万亩,成为黄淮稻区第二大种植品种,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3亿元,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增效。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