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65518]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毛皮动物(水貂、狐和貉)是中国畜牧业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特种经济动物,年产值超千亿元,近三年山东省平均养殖量约8000万只,占全国的69%以上。毛皮动物研究起步晚,养殖模式粗放,疫病防控技术水平低,疫病严重,病死率高,流感、新型布尼亚病、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尤其在饲料由鱼产品为主转变成畜禽下脚料为主之后,疫病类型更加复杂,严重制约毛皮动物产业健康发展。在“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课题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项目支持下,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牵头联合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成果:
1.病原基础研究:
探明了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规律,确定了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病原,建立了毛皮动物菌/毒种库(4296株),首次发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水貂,发现新型伪狂犬病毒感染水貂具有高度致病力。明确了肠炎病毒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构建了肠炎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平台。确定了水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的主要血清型、致病性以及耐药机制,为疫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了研发平台。
2.生物制品研发:
筛选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疫苗菌/毒株,突破疫苗悬浮培养和冻干工艺的技术瓶颈,首创“水貂出血性肺炎二价灭活疫苗”,研发出新型犬瘟热活疫苗、水貂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和狐狸脑炎疫苗,分别占国内市场72%、78%、65%和50%以上。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3项,获产品批准文号4个,国家发明专利3件。
3.诊断技术建立:
创制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等7种细菌、犬瘟热病毒等10种病毒检测方法,成为地方标准。研制出配套诊断试剂盒7套,取得了毛皮动物疫病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制剂和防治装置,开发出毛皮动物疫病防治系统信息化软件。获国家发明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
4.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推广应用:
研究集成疫病监测、快速诊断、预防控制、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采用技术推广单位牵头组织、科研院校联合、产业创新团队协同、协会促进、企业示范的模式,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一主多元”推广机制,在山东、河北等10多个省(市)大中型养殖场推广,培训人员7万余人次,服务于5万多个养殖场(户)。水貂、狐貉繁殖成活率提高15%以上,毛皮优质率提高13%以上。经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11.09亿元,新增利润76.75亿元,优化了畜牧业产业结构,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优势产业之一。其中2项主要技术列入山东省主推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三类新兽药证书3项,生产批文4个,PCT专利1件,国家专利27件,软件著作权1套,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107篇(SCI21篇),主办《特养产业报》并发行10万余份,编著书籍15部。
毛皮动物(水貂、狐和貉)是中国畜牧业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特种经济动物,年产值超千亿元,近三年山东省平均养殖量约8000万只,占全国的69%以上。毛皮动物研究起步晚,养殖模式粗放,疫病防控技术水平低,疫病严重,病死率高,流感、新型布尼亚病、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尤其在饲料由鱼产品为主转变成畜禽下脚料为主之后,疫病类型更加复杂,严重制约毛皮动物产业健康发展。在“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课题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项目支持下,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牵头联合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开展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成果:
1.病原基础研究:
探明了毛皮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规律,确定了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病原,建立了毛皮动物菌/毒种库(4296株),首次发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水貂,发现新型伪狂犬病毒感染水貂具有高度致病力。明确了肠炎病毒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构建了肠炎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平台。确定了水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的主要血清型、致病性以及耐药机制,为疫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构建了研发平台。
2.生物制品研发:
筛选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疫苗菌/毒株,突破疫苗悬浮培养和冻干工艺的技术瓶颈,首创“水貂出血性肺炎二价灭活疫苗”,研发出新型犬瘟热活疫苗、水貂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和狐狸脑炎疫苗,分别占国内市场72%、78%、65%和50%以上。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3项,获产品批准文号4个,国家发明专利3件。
3.诊断技术建立:
创制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等7种细菌、犬瘟热病毒等10种病毒检测方法,成为地方标准。研制出配套诊断试剂盒7套,取得了毛皮动物疫病鉴别诊断和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制剂和防治装置,开发出毛皮动物疫病防治系统信息化软件。获国家发明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4项。
4.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推广应用:
研究集成疫病监测、快速诊断、预防控制、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毛皮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采用技术推广单位牵头组织、科研院校联合、产业创新团队协同、协会促进、企业示范的模式,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一主多元”推广机制,在山东、河北等10多个省(市)大中型养殖场推广,培训人员7万余人次,服务于5万多个养殖场(户)。水貂、狐貉繁殖成活率提高15%以上,毛皮优质率提高13%以上。经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11.09亿元,新增利润76.75亿元,优化了畜牧业产业结构,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优势产业之一。其中2项主要技术列入山东省主推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三类新兽药证书3项,生产批文4个,PCT专利1件,国家专利27件,软件著作权1套,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107篇(SCI21篇),主办《特养产业报》并发行10万余份,编著书籍1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