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8779]规模猪场低碳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养猪业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猪肉安全供给,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农业支柱性产业。但随着规模养猪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满足人们肉食消费需求的同时,因养殖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环境、水土和空气造成一定污染而被列为"五水共治"的主要整治对象。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既解决养猪污染,又推进其转型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养殖业主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项目组以温州市农业丰收计划项目(FSJH2012002)、温州市农业科研计划项目(N20130002)和瑞安市农业科研重大项目(201203003)为基础,适时开展了研究与应用。该项目以"新设施、新工艺、新模式"为主要方式,以"低碳排放、高效管理、生态循环"为关键环节,以"设施化改造、标准化提升、科学化管理、清洁化生产、减量化工艺、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技术,研究了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阐述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的理论概念及基本特征,开发了母猪保温产床及哺乳仔猪专用保温箱,创新了"稻草质基池吸附降解"及"养殖废水处理"新工艺,优化了"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新模式,筛选出"生态型"、"环保型"、"减排型"、"循环型"、"零排放型"5种防污治污新方式,为养猪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较强的技术成果及解决方案。项目已取得以下几方面创新成果:出版一部专著。编著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一书。形成二大概念。一是提出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理论新概念。认为低碳高效生态养猪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为基础的,极其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技术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极其注重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优质健康、高效安全的现代养猪模式;是一种以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为原理的,极其注重养猪技术、方法、工艺和装备组织生产,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高效和谐统一的新型发展模式。二是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从理论、结构、内容、特点等方面对生态畜牧业进行释义,并列出其三大特征:即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实行相关产业互相融合;以生态系统为纽带,形成内部环节相互平衡;以循环利用为重点,实现产业环保增值增效。实现三项创新。一是理论研究创新。研究认为,母猪的主要繁殖性状间相互影响极为显著,并以母猪带仔哺乳数为13头时综合表现最佳。二是治污模式创新。优化了"猪粪收集+沼气厌氧处理+基质池稻草吸附降解+氧化塘狐尾藻氨氮营养吸收利用+沼液田间管网输送+种植业基地施肥浇灌"的生态循环处理新工艺和"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新模式。三是设备结构创新。改造了母猪保温产床,改装了哺乳仔猪专用保温箱,设计了仔猪保育栏自动温控睡床。 授权四项专利。包括"一种母猪保温产床"、"一种养猪场粪污田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一种对车辆进行消毒的自动喷射消毒系统"。主推五种模式。结合温州实际筛选出生态型(猪-沼-菜、茶、果、林、草生态型养猪模式)、环保型(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减排型(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型养猪模式)、循环型(稻草基质池氧化塘生态循环型新工艺处理模式)、零排放型(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型养猪模式)等5种防污治污新模式,形成了干粪收集设施、漏缝地板猪舍、固液分离设备、厌氧发酵系统、曝气池(沉淀池)、稻草基质池、生物氧化塘(田间贮液池)、田间沼液污水管网输送系统、配套种植业消纳基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11项设施化改造提升技术参数。集成六个关键。以"设施化改造、标准化提升、科学化管理、清洁化生产、减量化工艺、资源化利用"等六大核心技术,集成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规模猪场低碳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图》。发表十篇论文。在《中国畜牧杂志》、《南方农业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对21日龄仔猪断奶窝重及断奶成活率的相关性研究》、《长大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等论文10篇。项目成果已在10个县(市、区)42个乡镇86家大、中型规模猪场推广应用,建成标准猪舍40.65万m<'2>,配套产床和定位栏2.05万张(个)、保育栏和生长育肥栏1.54万个,自动送料和湿帘温控系统819套(条),沼气池4.14万m<'3>,氧化塘和贮液池13.51万m<'3>;与8.92万亩种植业基地建立粪污生态消纳关系,利用固态和液态有机肥53.08万t,折算减少使用标准氮肥1.20万t,节约种植业生产成本1995万元。项目在2014~2015年推广应用期间,实现出栏优质商品肉猪60.67万头,单位新增纯收益154.2元,总产值13.73亿元,总经济效益3.77亿元。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主要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获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技术成熟,应用安全,推广前景看好。
养猪业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猪肉安全供给,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农业支柱性产业。但随着规模养猪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满足人们肉食消费需求的同时,因养殖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环境、水土和空气造成一定污染而被列为"五水共治"的主要整治对象。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既解决养猪污染,又推进其转型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养殖业主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项目组以温州市农业丰收计划项目(FSJH2012002)、温州市农业科研计划项目(N20130002)和瑞安市农业科研重大项目(201203003)为基础,适时开展了研究与应用。该项目以"新设施、新工艺、新模式"为主要方式,以"低碳排放、高效管理、生态循环"为关键环节,以"设施化改造、标准化提升、科学化管理、清洁化生产、减量化工艺、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技术,研究了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阐述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的理论概念及基本特征,开发了母猪保温产床及哺乳仔猪专用保温箱,创新了"稻草质基池吸附降解"及"养殖废水处理"新工艺,优化了"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新模式,筛选出"生态型"、"环保型"、"减排型"、"循环型"、"零排放型"5种防污治污新方式,为养猪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较强的技术成果及解决方案。项目已取得以下几方面创新成果:出版一部专著。编著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一书。形成二大概念。一是提出了低碳高效生态养猪理论新概念。认为低碳高效生态养猪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为基础的,极其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技术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极其注重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优质健康、高效安全的现代养猪模式;是一种以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为原理的,极其注重养猪技术、方法、工艺和装备组织生产,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高效和谐统一的新型发展模式。二是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从理论、结构、内容、特点等方面对生态畜牧业进行释义,并列出其三大特征:即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实行相关产业互相融合;以生态系统为纽带,形成内部环节相互平衡;以循环利用为重点,实现产业环保增值增效。实现三项创新。一是理论研究创新。研究认为,母猪的主要繁殖性状间相互影响极为显著,并以母猪带仔哺乳数为13头时综合表现最佳。二是治污模式创新。优化了"猪粪收集+沼气厌氧处理+基质池稻草吸附降解+氧化塘狐尾藻氨氮营养吸收利用+沼液田间管网输送+种植业基地施肥浇灌"的生态循环处理新工艺和"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环保养猪"新模式。三是设备结构创新。改造了母猪保温产床,改装了哺乳仔猪专用保温箱,设计了仔猪保育栏自动温控睡床。 授权四项专利。包括"一种母猪保温产床"、"一种养猪场粪污田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一种对车辆进行消毒的自动喷射消毒系统"。主推五种模式。结合温州实际筛选出生态型(猪-沼-菜、茶、果、林、草生态型养猪模式)、环保型(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减排型(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型养猪模式)、循环型(稻草基质池氧化塘生态循环型新工艺处理模式)、零排放型(非接触式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型养猪模式)等5种防污治污新模式,形成了干粪收集设施、漏缝地板猪舍、固液分离设备、厌氧发酵系统、曝气池(沉淀池)、稻草基质池、生物氧化塘(田间贮液池)、田间沼液污水管网输送系统、配套种植业消纳基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11项设施化改造提升技术参数。集成六个关键。以"设施化改造、标准化提升、科学化管理、清洁化生产、减量化工艺、资源化利用"等六大核心技术,集成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规模猪场低碳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图》。发表十篇论文。在《中国畜牧杂志》、《南方农业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对21日龄仔猪断奶窝重及断奶成活率的相关性研究》、《长大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等论文10篇。项目成果已在10个县(市、区)42个乡镇86家大、中型规模猪场推广应用,建成标准猪舍40.65万m<'2>,配套产床和定位栏2.05万张(个)、保育栏和生长育肥栏1.54万个,自动送料和湿帘温控系统819套(条),沼气池4.14万m<'3>,氧化塘和贮液池13.51万m<'3>;与8.92万亩种植业基地建立粪污生态消纳关系,利用固态和液态有机肥53.08万t,折算减少使用标准氮肥1.20万t,节约种植业生产成本1995万元。项目在2014~2015年推广应用期间,实现出栏优质商品肉猪60.67万头,单位新增纯收益154.2元,总产值13.73亿元,总经济效益3.77亿元。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主要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获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技术成熟,应用安全,推广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