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62190]自适应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机械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适应性支持通气是由瑞士夏美顿通气机厂最近推出的己装备于“伽利略”通气机的一种通气新模式,它利用微机处理控制系统、综合监测患者的即时情况,自动调校和设置通气机参数来适应患者呼吸能力和通气需要。无论患者有无自主呼吸能力,该模式都能适应。当患者无力呼吸或中枢性呼吸停止时,ASV自动提供控制(指令性)通气,而当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ASV又自动转为支持通气。因为ASV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撤机过程中的应用。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ASV这种新的通气模式与常用的A/C及DuoPAP等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2007年2月~2008年8月该院内科监护室(MICU)收治的COPD及非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GALILEO金呼吸机(HamiltonMedical公司,瑞士)。经鼻或口气管插管,先予控制模式。非ARDS机械通气患者开始应用A/C通气模式,ARDS患者选用PCV通气,所有数据完备后行ASV通气。数据完善后,COPD组患者随机恢复应用A/C通气模式(ASV2,A/C2),30min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及数据。结果:1、COPD组:COPD组44例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与传统参数设置的A/C通气模式相比较,潮气量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同时吸气流速、呼气时间常数均升高(p<0.01),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也有明显下降(p<0.05)。对两种模式下的指令呼吸频率和自主呼吸频率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ASV模式下自主呼吸频率明显较高,而指令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1)。应用两种通气模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例应用ASV模式COPD患者,换用A/C通气模式后,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升高(p<0.01);潮气量、呼气时间常数及吸气流速明显下降(p<0.01);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较ASV组明显升高(p<0.05)。应用两种通气模式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例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时,32例意识清楚的患者自觉应用ASV通气模式后更舒适,12例意识不清楚的患者,躁动的情况较应用A/C通气模式时少。2、非COPD组:40例非ARDS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与A/C通气模式比较,患者的呼吸频率、吸气阻力略有减低,呼气时间常数有所下降,患者的吸气流速略有升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但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明显减低(p<0.05);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3例意识清楚的患者自觉应用ASV通气模式比应用A/C通气模式时舒适,人机协调性好。7例意识不清楚的患者,躁动的情况较应用A/C通气模式时少。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为了适应各类呼吸衰竭病情的复杂变化,课题组应用机器智能化ASV呼吸模式需要设置的参数少,操作简单,临床医师易于掌握。因为它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实时进行呼吸参数的调整,改善人-机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减少机械通气可能产生的肺损伤及副作用,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适应性支持通气是由瑞士夏美顿通气机厂最近推出的己装备于“伽利略”通气机的一种通气新模式,它利用微机处理控制系统、综合监测患者的即时情况,自动调校和设置通气机参数来适应患者呼吸能力和通气需要。无论患者有无自主呼吸能力,该模式都能适应。当患者无力呼吸或中枢性呼吸停止时,ASV自动提供控制(指令性)通气,而当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时,ASV又自动转为支持通气。因为ASV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心脏外科手术撤机过程中的应用。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ASV这种新的通气模式与常用的A/C及DuoPAP等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2007年2月~2008年8月该院内科监护室(MICU)收治的COPD及非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GALILEO金呼吸机(HamiltonMedical公司,瑞士)。经鼻或口气管插管,先予控制模式。非ARDS机械通气患者开始应用A/C通气模式,ARDS患者选用PCV通气,所有数据完备后行ASV通气。数据完善后,COPD组患者随机恢复应用A/C通气模式(ASV2,A/C2),30min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及数据。结果:1、COPD组:COPD组44例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与传统参数设置的A/C通气模式相比较,潮气量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同时吸气流速、呼气时间常数均升高(p<0.01),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也有明显下降(p<0.05)。对两种模式下的指令呼吸频率和自主呼吸频率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ASV模式下自主呼吸频率明显较高,而指令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1)。应用两种通气模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例应用ASV模式COPD患者,换用A/C通气模式后,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升高(p<0.01);潮气量、呼气时间常数及吸气流速明显下降(p<0.01);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较ASV组明显升高(p<0.05)。应用两种通气模式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4例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时,32例意识清楚的患者自觉应用ASV通气模式后更舒适,12例意识不清楚的患者,躁动的情况较应用A/C通气模式时少。2、非COPD组:40例非ARDS患者应用ASV通气模式与A/C通气模式比较,患者的呼吸频率、吸气阻力略有减低,呼气时间常数有所下降,患者的吸气流速略有升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但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明显减低(p<0.05);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pH、PaCO<,2>、P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3例意识清楚的患者自觉应用ASV通气模式比应用A/C通气模式时舒适,人机协调性好。7例意识不清楚的患者,躁动的情况较应用A/C通气模式时少。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为了适应各类呼吸衰竭病情的复杂变化,课题组应用机器智能化ASV呼吸模式需要设置的参数少,操作简单,临床医师易于掌握。因为它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实时进行呼吸参数的调整,改善人-机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减少机械通气可能产生的肺损伤及副作用,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