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组立足研究目标,围绕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技术及追溯体系建立、细菌总数和体细胞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非乳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原料奶质量安全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开展研究.就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因素鉴别,控制方法和技术等9个子课题集中攻关,共计参加课题单位15个,参加人数73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7人,另外有30名研究生参加部分研究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方面取得突破.基于染料还原法和ATP生物发光法,开发出原料奶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仪器2台,体细胞快速检测仪1台,现场速测试纸条1种,检测时限低于3分钟;首次开发出LAMP法快速检测关键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杆菌)技术和设备,最低检出限达到几个细菌,比现行的RT-PCR技术灵敏度提高百倍至千倍;完善了阪崎杆菌的2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开发出原料奶及乳制品运输过程温度监控与自动报警的"乳品安全卫士"生产线一条,实现了原料奶质量安全从牧场到工厂的远程监控.建立起试纸条制作平台,开发出抗生素、酪蛋白、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速测试纸条4种.在线检测技术方面,开发出乳糖酶生物传感器1种,酪蛋白免疫生物传感器1种,为原料奶的质量安全的在线监控奠定了基础.四年来,共研制出4台套仪器,7种新产品,开发出多项新工艺、新装置和技术研制.共申请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1项,已获得授权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鉴定成果4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通过成果鉴定4项,完成了1项国家和行业及企业标准,已颁布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1项.新增产值3500万元,利税50万元,出口创汇0.6万美元,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培养毕业博士学位研究生5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8人,出站博士后1人,另为企业培养了一些骨干人员.产业化研究成果3项,建立起乳成分快速检测仪生产线1条,细菌总数检测仪生产线1条,ATP生物发光法检测仪1条.
课题组立足研究目标,围绕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技术及追溯体系建立、细菌总数和体细胞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非乳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原料奶质量安全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开展研究.就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因素鉴别,控制方法和技术等9个子课题集中攻关,共计参加课题单位15个,参加人数73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7人,另外有30名研究生参加部分研究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方面取得突破.基于染料还原法和ATP生物发光法,开发出原料奶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仪器2台,体细胞快速检测仪1台,现场速测试纸条1种,检测时限低于3分钟;首次开发出LAMP法快速检测关键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杆菌)技术和设备,最低检出限达到几个细菌,比现行的RT-PCR技术灵敏度提高百倍至千倍;完善了阪崎杆菌的2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开发出原料奶及乳制品运输过程温度监控与自动报警的"乳品安全卫士"生产线一条,实现了原料奶质量安全从牧场到工厂的远程监控.建立起试纸条制作平台,开发出抗生素、酪蛋白、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速测试纸条4种.在线检测技术方面,开发出乳糖酶生物传感器1种,酪蛋白免疫生物传感器1种,为原料奶的质量安全的在线监控奠定了基础.四年来,共研制出4台套仪器,7种新产品,开发出多项新工艺、新装置和技术研制.共申请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1项,已获得授权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鉴定成果4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通过成果鉴定4项,完成了1项国家和行业及企业标准,已颁布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1项.新增产值3500万元,利税50万元,出口创汇0.6万美元,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培养毕业博士学位研究生5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8人,出站博士后1人,另为企业培养了一些骨干人员.产业化研究成果3项,建立起乳成分快速检测仪生产线1条,细菌总数检测仪生产线1条,ATP生物发光法检测仪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