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很多,质量也良莠不剂。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是遵循微生态工程原理,采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发酵工艺,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发酵型丝状菌等有益微生物所组成的微生态制剂,以饼粕、玉米、糠麸等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混合、发酵而成的固体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与液体微生态制剂相比,除具有相同的功能作用外,还具有使用方法简便、易于运输和保存等特点。
一、主要技术指标
颜色:均匀一致的浅黄褐色,随所用原料不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
酸碱度:6<pH<7呈弱酸性。
活菌含量:活菌数≥109CFU/g。
气味:醇香味。
粉碎细度:全部通过40目筛,80目筛上物不大于15%。
有毒有害物质和杂菌含量:含铅Pb≤10mg/kg;含砷As≤5mg/kg;含氟≤60mg/kg;沙门菌不得检出。
二、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的制作工艺
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工艺简述(略)
三、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
1.养猪
①1996~1998年,在昌平县(北京市)马池口试验猪场等地饲养试验中有如下效果。
促进生长,试验猪增重一般比照猪多5~10kg。
防病抗病,提高成活率。小香猪食用了添加微生物制剂的饲料后,断奶成活率由44.61%提高到80.66%。马池口猪场使用添加了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后,药费减少50%以上。
除氨去臭驱绳,改善环境,猪舍氨气浓度降低40%以上,臭味明显减轻,苍蝇密度降低60%以上。
节省饲料,料肉比下降10%。
猪肉品质提高,减少抗生素等药残,腔脂少,网状脂肪多,肉质好。
②经过北京平谷县某村办及户办两外猪场及四川新都县、黑龙江大庆市共4个猪场的试验结果表明,尽管猪的大小不一,品种不同,但凡是使用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饲料喂养的,增重速度显著提高,平均每日每头增重提高13.1%~29.5%。
试验组猪舍恶臭明显减轻,猪体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均比较明显。
2.养鸡
①河北省曲周县试验站在蛋鸡上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饲料能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鸡的抗疫能力增强,平均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5.8%,尤其在育雏期间对预防鸡白痢等肠道传染病十分有效,0~6周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了80%,育成期(7~20周龄)降低58.6%,产蛋期(21~57周龄)降低44.4%。产蛋时间提前了3d,产蛋量增加11.6%,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②北京市朝阳区某部队农场饲养肉鸡试验结果表明,用生物活性添加剂的饲料,出栏率为80.3%,死汰率为19.7%;对照组出栏率为75.3%,死汰率为24.7%。出栏率提高了5%,死汰率降低了25.4%/。
生物活性添加剂饲料试验组平均每只鸡出栏重为1.55kg,比对照组的1.39kg,净增0.16kg,提高11.5%。
生物活性添加剂饲料组的料肉比为2.58,比对照组的3.14降低了17.8%,生产效益十分明显。
③通过在北京郊区3个养鸡场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饲喂的蛋鸡,饲料转化率高、产蛋多,经济效益明显。
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产蛋鸡为例),生物活性添加剂饲料喂养的鸡比对照组提前3d产蛋,产蛋高峰期(80%以上)延长4个多月,产蛋量增加13%,而料蛋比却下降了10%左右。
同时生物活性饲料试验组增重速度快,鸡肉品质好,同时饲料利用率提高,料肉比下降10.24%,经济效益提高18.41%。生物活性添加剂饲料的除臭效果十分明显,除臭率(除氨率)分别为42.1%、54.25%和69.70%,且苍蝇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无抗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富含生物活性物质,促进饲料中养分的分解转化和吸收利用,对被饲养动物增重效果明显;节省饲料,料肉比下降;由于饲料中不含激素、抗生素,产品中无药物残留,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和微营养平衡,使畜禽代谢功能趋于正常,产品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抗疫、免疫能力增强,平均死亡率显著降低;可使蛋鸡产蛋时间提前,产蛋期延长,产蛋量增加,蛋质提高;对饲养场环境卫生也有很大改善,畜禽圈舍的臭味显著下降,苍蝇密度大为降低。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既适于大型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的养殖,也适于中小型及个体养殖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