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4158]乙肝相关多态性位点及基因分型临床检测试剂盒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食品饮料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陆炯
进入空间
所在地:上海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每年因乙肝死亡约75万例。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十分之一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HBV的持续感染和复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若不采取抗HBV治疗,则约5-10%人群可进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癌。
HBV分为A、B、C、D、E、F六个基因型,研究表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的临床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HBV感染后发病与否及预后与特定的HBV基因分型及HBV变异密切相关。我公司以LDR为核心技术的乙肝相关多态性位点及基因分型临床检测试剂盒包括以下3项检测内容。
(一)乙肝病毒B型和C型基因分型
我国人群的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研究发现:C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受损较严重,而B 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年以前容易发展成肝细胞肝癌;C型乙肝病毒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比例要比年龄相当的无症状携带者高得多,且C型乙肝病毒感染者发展至晚期肝病者显著多于B型感染者;C型乙肝病毒在年长人群中的感染率比较低,而B 型乙肝病毒在各年龄组的患病率相对恒定;B基因型和50岁以下患者较早发生肝癌显著相关,C基因型则和50 岁以上患者肝癌的发病显著相关。
因此,乙肝病毒的分型对于确定不同乙肝病毒,为医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二)拉米呋啶耐药检测
一般的抗HBV药物(如干扰素)有效率<40%,且副作用大。自1991年Doong首次报告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以来,拉米呋啶已成为目前最有希望的抗HBV药物,临床也已将其作为HBV感染患者的常规用药。但是,长期用药会使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在HBV DNA多聚酶C区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YMDD (Y:tyrosine,M:methionine,D:aspartate)中的M突变为V (YMDD-YVDD)或I (YMDD-YIDD),HBV YMDD突变后会对拉米呋啶耐药。
迅速及时的检测乙肝病毒的YMDD突变,特别是高灵敏度的检测到少量的YMDD突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改变用药,防止拉米呋啶出现严重的耐药性,减少由YMDD变异株引起的病症恶化。
(三)前C区1896位突变检测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其阳性(俗称“大三阳”)提示HBV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当HBeAg转为阴性或同时伴有抗-HBe转阳(俗称“小三阳”)时,往往病毒载量下降且肝功能好转。但有些病人在出现HBeAg转阴后仍保持病毒的活跃复制,病毒的载量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度仍然很高,这类病人即称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我国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发病率约占乙肝病例的35%,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发生机制主要与HBV基因前C区或C区启动子的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前C区突变是核酸链第1896位(第28位密码子)由G突变为A,即由原来的TGG突变为TAG,而后者是蛋白翻译的终止密码子,因此TAG的形成将导致前C区的蛋白翻译停止,HBeAg不能产生。前C区的突变还与病毒的基因型有关,B?D?E?G及部分C型易发生前C区1896位的单个核苷酸的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我国人群以B和C基因型为主,因此容易发生前C区突变。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应积极。及时进行前C区1896位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HBeAg转阴是由于HBV突变还是一种康复表现,以确定干扰素?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等的乙肝用药治疗方案。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所谓的分子诊断试剂,狭义的说就是一种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某一特定核酸分子的技术方法,荧光定量PCR试剂就是一大类定量分子诊断试剂,少数医院所开展的基因测序工作是一种定性的分子诊断手段。从1995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荧光定量PCR试剂市场已成为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然而PCR市场虽然非常庞大,但其利润率则非常低。现在临床分子诊断市场上,对于核酸分子突变检测需求非常迫切,因为这类核酸分子突变往往会和病人用药情况(如病毒的突变)或自身的相关疾病(如地中海贫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核酸突变类分子诊断检测中,往往需同时检测多个位点,这就使得荧光定量PCR技术方法无法完成这种检测。而现有研究中的技术手段缺乏临床的可操作性-通量虽高但稳定性差且价格昂贵。
我们公司所开发LDR技术方法则非常适合临床的开展,它是个中小通量的技术平台,可同时检测10个左右的位点(经过拓展,最多可同时检测20个位点,这个已大大满足了临床的单个项目的需要),且它的价格比科研用技术平台低很多,能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效益分析: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达60%左右,全世界约75%的乙肝患者都集中在我国。目前全国约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近2000万人患有慢性肝炎,又有约30%的慢性肝炎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死亡约30余万例,其中半数为肝癌患者。尤其严重的是,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孕妇约40%可直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新生儿感染HBV后,约80-90%可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100万新生儿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其中的一部分婴儿成年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特效药物消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一旦发病只能对症治疗。我国每年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直接费用超过1000亿元。慢性肝炎康复期较长,为确定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即需要对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多次检测与诊断。每年乙肝患者至少潜在需求为2000万人次,若分型诊断试剂价格以300元/人份计算,每年需要试剂约30亿元人民币。按占有1%市场容量计算,年销售值可达6000万元人民币。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技术投资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每年因乙肝死亡约75万例。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十分之一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HBV的持续感染和复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若不采取抗HBV治疗,则约5-10%人群可进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癌。
HBV分为A、B、C、D、E、F六个基因型,研究表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的临床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HBV感染后发病与否及预后与特定的HBV基因分型及HBV变异密切相关。我公司以LDR为核心技术的乙肝相关多态性位点及基因分型临床检测试剂盒包括以下3项检测内容。
(一)乙肝病毒B型和C型基因分型
我国人群的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研究发现:C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受损较严重,而B 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年以前容易发展成肝细胞肝癌;C型乙肝病毒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比例要比年龄相当的无症状携带者高得多,且C型乙肝病毒感染者发展至晚期肝病者显著多于B型感染者;C型乙肝病毒在年长人群中的感染率比较低,而B 型乙肝病毒在各年龄组的患病率相对恒定;B基因型和50岁以下患者较早发生肝癌显著相关,C基因型则和50 岁以上患者肝癌的发病显著相关。
因此,乙肝病毒的分型对于确定不同乙肝病毒,为医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二)拉米呋啶耐药检测
一般的抗HBV药物(如干扰素)有效率<40%,且副作用大。自1991年Doong首次报告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以来,拉米呋啶已成为目前最有希望的抗HBV药物,临床也已将其作为HBV感染患者的常规用药。但是,长期用药会使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在HBV DNA多聚酶C区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YMDD (Y:tyrosine,M:methionine,D:aspartate)中的M突变为V (YMDD-YVDD)或I (YMDD-YIDD),HBV YMDD突变后会对拉米呋啶耐药。
迅速及时的检测乙肝病毒的YMDD突变,特别是高灵敏度的检测到少量的YMDD突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改变用药,防止拉米呋啶出现严重的耐药性,减少由YMDD变异株引起的病症恶化。
(三)前C区1896位突变检测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其阳性(俗称“大三阳”)提示HBV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当HBeAg转为阴性或同时伴有抗-HBe转阳(俗称“小三阳”)时,往往病毒载量下降且肝功能好转。但有些病人在出现HBeAg转阴后仍保持病毒的活跃复制,病毒的载量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度仍然很高,这类病人即称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我国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发病率约占乙肝病例的35%,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发生机制主要与HBV基因前C区或C区启动子的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前C区突变是核酸链第1896位(第28位密码子)由G突变为A,即由原来的TGG突变为TAG,而后者是蛋白翻译的终止密码子,因此TAG的形成将导致前C区的蛋白翻译停止,HBeAg不能产生。前C区的突变还与病毒的基因型有关,B?D?E?G及部分C型易发生前C区1896位的单个核苷酸的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我国人群以B和C基因型为主,因此容易发生前C区突变。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应积极。及时进行前C区1896位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HBeAg转阴是由于HBV突变还是一种康复表现,以确定干扰素?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等的乙肝用药治疗方案。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所谓的分子诊断试剂,狭义的说就是一种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某一特定核酸分子的技术方法,荧光定量PCR试剂就是一大类定量分子诊断试剂,少数医院所开展的基因测序工作是一种定性的分子诊断手段。从1995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荧光定量PCR试剂市场已成为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然而PCR市场虽然非常庞大,但其利润率则非常低。现在临床分子诊断市场上,对于核酸分子突变检测需求非常迫切,因为这类核酸分子突变往往会和病人用药情况(如病毒的突变)或自身的相关疾病(如地中海贫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核酸突变类分子诊断检测中,往往需同时检测多个位点,这就使得荧光定量PCR技术方法无法完成这种检测。而现有研究中的技术手段缺乏临床的可操作性-通量虽高但稳定性差且价格昂贵。
我们公司所开发LDR技术方法则非常适合临床的开展,它是个中小通量的技术平台,可同时检测10个左右的位点(经过拓展,最多可同时检测20个位点,这个已大大满足了临床的单个项目的需要),且它的价格比科研用技术平台低很多,能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效益分析: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达60%左右,全世界约75%的乙肝患者都集中在我国。目前全国约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近2000万人患有慢性肝炎,又有约30%的慢性肝炎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死亡约30余万例,其中半数为肝癌患者。尤其严重的是,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孕妇约40%可直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新生儿感染HBV后,约80-90%可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100万新生儿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其中的一部分婴儿成年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特效药物消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一旦发病只能对症治疗。我国每年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直接费用超过1000亿元。慢性肝炎康复期较长,为确定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即需要对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多次检测与诊断。每年乙肝患者至少潜在需求为2000万人次,若分型诊断试剂价格以300元/人份计算,每年需要试剂约30亿元人民币。按占有1%市场容量计算,年销售值可达6000万元人民币。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