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2336]超高强度智能数控闪速炼铜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材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属有色金属冶金科学技术领域,系国家、安徽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也是铜冶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之一。该项目自2002年1月开始,同时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闪速冶金在线智能监控与事故预警系统工程软件研发》(2002年)、安徽省十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智能数控绿色低耗炼铜技术研究》(2009年)等项目的支持。该项目针对闪速炼铜工艺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技术,解决了熔炼效率低、能耗高、过程不易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获得了高热负荷、高效率、低能耗、稳定运行、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新技术,为闪速炼铜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超高强度闪速熔炼理念。通过弥散均混多流喷射技术,全息全程仿真及数模控制技术,风幕壁护、多维智能冷却炉体保全技术,均分逆喷、静压稳态给料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强度数控闪速炼铜技术。该成果的主要特征为“四高四低”,即高热负荷、高处理能力、高反应效率、高安全性能;低烟尘率、低SO<,3>发生率、低渣含铜、低氧油消耗。2、自主研发出转炉炼铜数控技术。实现了恶劣多变工况下在线连续准确监测,造渣期和造铜期智能化终点判断,吹炼过程全程数模控制,大大提高了送风时率、热效率、炉体寿命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解决了一百多年来一直依赖人工经验终点判断所引起的低效、高安全风险等长期制约铜冶炼发展的瓶颈问题。3、研发出了先进的绿色、节能电解精炼铜技术。主要包括稀氧燃烧、透气砖充气搅拌、重油乳化等绿色节能技术;研发了添加剂精确控制、液面自动调整、短路智能化控制等技术。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如下表所示。该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自应用该项目成果以来,该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在原有装备不变的情况下,闪速炉处理能力提高了66%,阴极铜产量提高了95%,阴极铜优质品率提高了6.28%,电流效率提高了4.36%,综合能耗下降了52.2 kgce/t,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15万元/人.年。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60亿元,新增利润8.4亿元,新增税收29.8亿元。该成果还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闪速炼铜技术的垄断,对提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核心竞争力,铜冶炼企业产能挖潜、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非常明显。该研究成果除了在该公司全面推广以外,还在甘肃金川、江西贵冶、山东祥光、安徽金冠等大型铜冶金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为相关企业技术进步及取得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项目属有色金属冶金科学技术领域,系国家、安徽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也是铜冶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之一。该项目自2002年1月开始,同时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闪速冶金在线智能监控与事故预警系统工程软件研发》(2002年)、安徽省十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智能数控绿色低耗炼铜技术研究》(2009年)等项目的支持。该项目针对闪速炼铜工艺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技术,解决了熔炼效率低、能耗高、过程不易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获得了高热负荷、高效率、低能耗、稳定运行、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新技术,为闪速炼铜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超高强度闪速熔炼理念。通过弥散均混多流喷射技术,全息全程仿真及数模控制技术,风幕壁护、多维智能冷却炉体保全技术,均分逆喷、静压稳态给料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强度数控闪速炼铜技术。该成果的主要特征为“四高四低”,即高热负荷、高处理能力、高反应效率、高安全性能;低烟尘率、低SO<,3>发生率、低渣含铜、低氧油消耗。2、自主研发出转炉炼铜数控技术。实现了恶劣多变工况下在线连续准确监测,造渣期和造铜期智能化终点判断,吹炼过程全程数模控制,大大提高了送风时率、热效率、炉体寿命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解决了一百多年来一直依赖人工经验终点判断所引起的低效、高安全风险等长期制约铜冶炼发展的瓶颈问题。3、研发出了先进的绿色、节能电解精炼铜技术。主要包括稀氧燃烧、透气砖充气搅拌、重油乳化等绿色节能技术;研发了添加剂精确控制、液面自动调整、短路智能化控制等技术。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如下表所示。该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自应用该项目成果以来,该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在原有装备不变的情况下,闪速炉处理能力提高了66%,阴极铜产量提高了95%,阴极铜优质品率提高了6.28%,电流效率提高了4.36%,综合能耗下降了52.2 kgce/t,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15万元/人.年。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60亿元,新增利润8.4亿元,新增税收29.8亿元。该成果还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闪速炼铜技术的垄断,对提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核心竞争力,铜冶炼企业产能挖潜、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非常明显。该研究成果除了在该公司全面推广以外,还在甘肃金川、江西贵冶、山东祥光、安徽金冠等大型铜冶金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为相关企业技术进步及取得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