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郑老师
所在地:上海上海市
1.项目类别: 医疗器械
2.治疗病种(适应症)/功能主治:电子温灸仪产生的热辐射红外光谱可模拟艾灸发射光谱,辅以艾草精油涂布或药物间隔,能达到传统艾灸的治疗效果
3.知识产权:一种红外温灸装置获得发明专利,ZL 2014
0320973.3
4.项目负责人:杨旭明、汤家铭硕士/高级实验师
学术兼职情况: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复杂系统委员会委员、针灸学会软组织委员会委员
5.项目简介:
传统的艾灸疗法存在很多缺点:采用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直接温热,或用生姜、蒜间隔间接灸,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体位有较大的限制,往往不能同时进行多穴位的治疗;而且,艾条从开始燃烧到病人感觉灼痛需要更换间隔物这一期间,实际温热作用时间很短,确切温度和时间不能得到精确的保证,治疗过程达不到标准化。此外,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护人员的呼吸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病人因烟雾原因而不愿意灸疗;燃烧的艾灸条掉到病床上易烧坏床单,并易引起火灾。由于需要不停地巡视和照料,一位医护人员所看护的病人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上述传统艾灸疗法存在的诸多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实现创新,多年来国内很多科研人员根据艾灸疗法的机理研制了多种灸疗仪,用以代替艾灸疗法。但可惜的是,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还是传统艾灸疗法。究其原因是这些医疗器械不能很好模拟临床灸疗,仅起到理疗的作用,达不到中医经络理论指导的灸疗效果,或使用不便,或价格昂贵。
针对现有的传统艾灸治疗过程达不到标准化,治疗时病人体位受限制,治疗中会产生“烟”和“灰”的污染等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模拟传统艾灸疗法的电子温灸仪,并取得了专利
目前样机已经通过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所的产品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检测;在2家具有GCP资质的本市三甲医院完成了对DZWJY-1型电子温灸仪临床试验,统计结果显示“与传统艾灸
具有等同疗效”。
该成果获得2014年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医药发展扶持项目支持。
6.技术成熟度: 成熟
7.转让方式:
小整体转让 技术许可 合作开发 技术入股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