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智能制造终端--邓永丽
所在地:广东深圳市
项目简介
目前的无人机技术缺乏智能性,不能主动避障、不能无线充电、不能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降落、也不能利用不同的光谱来识别环境和目标。因此,本项目提出开发一体化智能无人机传感器吊舱,利用各种传感器的集成优势来提高无人机智能性。
开发智能云台的多光谱计算机视觉能力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如虫害、农作物的缺水程度、以及电缆和建筑物的热量分布。红外和可见光的信息叠加,可以帮助无人机更好地实现目标辨识和环境理解。本项目拟与昆明物理研究所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完成具有多光谱计算机视觉能力的智能云台。
开发无人机无线充电与在移动交通工具上降落能力
无人机的主要短板在于其有限的续航能力(<5公里)。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移动地面站的蓄电能力对降落的无人机及时充电。这需要实现无人机智能云台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设计以及无人机利用地面站上充电桩的定位能力。本项目拟与中智物联公司一起实现无人机无线充电、定位的功能。
开发无人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感知技术的自定位、目标追踪以及导航技术
无人机在接近地面或建筑物附近由于GPS信号和气压计读数不准等问题,需要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能感知技术配合来提高自定位的精度。同时,如何无人机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飞控、导航、目标追踪以及规划能力,仍然是实现智能无人机的关键技术。本项目拟开发智能地理信息一体化技术、智能传感器融合技术、避障导航技术、目标追踪技术等,来实现智能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各项功能。
技术优势
目前,我们课题组已拥有了各类多旋翼无人机、氦气飞艇、以及无人机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设计等技术;拥有大容量蓄电能力、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无线充电能力的移动地面站;拥有不同种类无人机光电吊舱。自主开发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无人机飞控算法。自主开发的大视野变焦阵列相机技术。自主开发的高精度自稳定电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