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8400]单机年产8000吨磷酸法活性炭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8654374
进入空间
所在地:福建南平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所述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以竹木碎料为原料生产活性炭,不仅能够实现活性炭生产区域内木质活性炭生产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木质活性炭生产的技术水平,而且能为我国农林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2、主要内容:项目以竹木碎料为原料,建设单机年产8000吨磷酸法活性炭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磷酸法活性炭技术验证和改进,开展了技术修正、设备整改和产品品质提升等工作,从而生产出高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低灰分和低重金属含量的木质活性炭产品,并制定了工艺标准。
3、创新点: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原料预处理、捏合、炭化活化一体式连续完成,实现物料不落地;生产操作采用PLC和DCS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过程完全电脑化控制;活化料的磷酸回收工序完全封闭运行,实现工艺用水全循环、零排放;炭化活化产生的烟气通过降温、净水喷淋、高压静电除雾技术集成,实现烟气超低负荷排放。项目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授权。
4、在相关领域的作用、影响:项目确定了磷酸法活性炭清洁化加工技术规范,建立产业技术中心,开展技术培训,并通过网站建设和视频录相等手段进行了示范推广,开展了环境保护教育。项目实现原料单耗降低到2.5吨/吨炭以下,每年可有效利用竹碎料12万吨,不仅减少竹碎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相应减少木材消耗15万吨以上,可有效保护林木资源。而且可为林农或竹材加工企业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为地方政府和国家新增财税收入,项目磷酸单耗达到0.2吨/吨炭以下,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5000-10000吨。通过热量平衡及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燃煤8000吨标煤。
5、预期效益:本项目以竹木碎料为原料,可实现生产优质活性炭8000吨以上,产值7200万元,利税1500万元以上。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区域内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10家,带动竹质活性炭生产达5万吨,产值5亿元,产生税利约1.5亿元。
1、所述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以竹木碎料为原料生产活性炭,不仅能够实现活性炭生产区域内木质活性炭生产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木质活性炭生产的技术水平,而且能为我国农林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2、主要内容:项目以竹木碎料为原料,建设单机年产8000吨磷酸法活性炭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磷酸法活性炭技术验证和改进,开展了技术修正、设备整改和产品品质提升等工作,从而生产出高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低灰分和低重金属含量的木质活性炭产品,并制定了工艺标准。
3、创新点: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原料预处理、捏合、炭化活化一体式连续完成,实现物料不落地;生产操作采用PLC和DCS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过程完全电脑化控制;活化料的磷酸回收工序完全封闭运行,实现工艺用水全循环、零排放;炭化活化产生的烟气通过降温、净水喷淋、高压静电除雾技术集成,实现烟气超低负荷排放。项目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授权。
4、在相关领域的作用、影响:项目确定了磷酸法活性炭清洁化加工技术规范,建立产业技术中心,开展技术培训,并通过网站建设和视频录相等手段进行了示范推广,开展了环境保护教育。项目实现原料单耗降低到2.5吨/吨炭以下,每年可有效利用竹碎料12万吨,不仅减少竹碎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相应减少木材消耗15万吨以上,可有效保护林木资源。而且可为林农或竹材加工企业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为地方政府和国家新增财税收入,项目磷酸单耗达到0.2吨/吨炭以下,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5000-10000吨。通过热量平衡及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燃煤8000吨标煤。
5、预期效益:本项目以竹木碎料为原料,可实现生产优质活性炭8000吨以上,产值7200万元,利税1500万元以上。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区域内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10家,带动竹质活性炭生产达5万吨,产值5亿元,产生税利约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