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AI-ZW22(标配)型智能理丝接丝装置,以下简称智能机,是为了完全替代人工进行剥丝和接丝,并非是替代织袜机,来对涤纶长丝等产品需要进行染色试验织袜的工作,该专利产品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
项目核心创新点:
是把原工序上的剥丝-织袜工序合二为一,即保持原来的工序环节,只保留原剥丝岗位的工人,取消织袜岗位的工人,就可实现剥丝、织袜的全部工作。
项目详细用途:
在化学纤维长丝的品检中,需要对产品进行编织染色试验。首先对丝车上的每一锭丝束进行剥丝,以去除丝锭外层表面的异常丝(脏污、毛丝等);然后对丝车上的每一锭丝进行一定长度的织袜。这一过程需要人工配合织袜机一锭一锭的把整车丝锭织完。这项工作需要较多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也是化纤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使用AI-ZW22(标配)型智能理丝接丝装置,就可全部取代这一岗位的操作人员。
该智能机,充分考虑人机效率和原生产习惯,包括人员操作习惯和原场地条件基本不变。几乎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不需要土建工作。非常方便用户在原生产场地就可实现织袜工作的智能化、无人化工作。
该智能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要对维护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解决常见故障,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较大的故障可以更换故障模块就可快速解决,让设备重新正常运行。
预期效益说明: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国内DTY产量在800万吨左右,FDY产量大约2500万吨。
按目前的DTY产品规格,每1000吨产量(对标3000吨的产能)就需要1台织袜机,那么,智能机就目前的市场容量可达到8000台。部分企业的FDY产品也需要织袜染色,每万吨FDY需要1.2台织袜机,2500万吨FDY如果有40%需要织袜染色,就需要大约1200台织袜机。那么,目前市场总共须有9200台。
现在每1台织袜机需要1.5人操作(2班或3班运转),9200台就需要13800从业人员。
使用智能机后,人工效率可达原来的4-6倍,考虑到智能设备的故障,人工效率至少可达到现在的4.5倍以上。
人均用工成本(不是人均工资)按95000元/年,用工企业每年将减少用工成本13850*95000=13.175(亿元)。
随着产能的继续扩大,和用工成本的增长,市场容量会继续增长,企业的用工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大。使用智能机的前景会继续看好。
用节省人工成本的费用来购买本智能机,3年收回投资,这样,本智能机目前的市值在4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