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课题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有部分自筹资金。
包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00万的患者,其中270万分布在中亚地区,我国有超过130万的现症病人,每年有66百万人口暴露在传播风险。因此是包虫病的最高级并负担国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尤其是宁夏南部山区是本病的重灾区,成为当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由于疾病的病程发展慢,潜伏期可长达5-10年,有症状出现时就已经到了晚期,多数情况下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服药,致死率高。因此,一旦感染给病人和家庭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预防传播是控制本病的必要措施,由于潜伏期长给预防传播造成困难,因此,研究一个切实可行的预警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性能指标
1)掌握包虫传播动力参数。
2)近30年的生态环境的调查 ,掌握寄生虫生活有关的宿主动物的密度和分布,以及和寄生虫卵生存有关的地理环境因素。以此为下一步的控制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准确性作基础。
(3)创新性和先进性
1)本课题首次提出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环境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落实以后的变化对包虫病流行动力学的影响。有很强的创新性。
2)建立了快速简单易行,便宜的虫卵DNA鉴定技术。这个鉴别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经济落后,没有实验室条件的流行区.可以一次性改进了现场流调和实验室检查可能同步进行。
(4)技术成熟,可适用于包虫病流行区调查方案的设计参考。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成果到目前为止,尚未大面积推广,技术人力资源培训尚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