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目前玻化砖生产中成熟产品的烧成温度一般为1200~1220℃,本课题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烧成温度100℃以上,烧成周期依然是48~100分钟,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降低总能耗10﹪以上,并大大减少CO2废气的排放,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课题采用多碱效应来降低烧成温度,通过不同体系的复合熔剂研究,探讨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对塑性原料的优化来提高产品的干坯强度。 主要性能指标: 1)烧成温度范围:1070~1120℃; 2)吸水率:≤0.1﹪; 3)抗折强度:45~60MPa; 4)莫氏硬度:≥7; 5)体积密度:≥2.14 g/cm3; 6)抗热震性:145℃/15℃急冷急热循环10次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成功克服了现有建筑陶瓷低温烧成技术屏障,制备出了1100℃以下烧结,且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玻化砖产品。 2)本项目采用多元复合熔剂体系,解决了超低温产品烧成温度范围窄、高温变形大的难题,并增加产品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性能指标。 3)在保证产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引入本地尾砂和废料取代部分陶瓷原料,变废为宝,具有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通过两年多的研发,并在企业进行了中试,技术已成熟,可用于建筑陶瓷行业,安全性良好。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完成了实验样品的试制,正与广东鹰牌陶瓷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请了粤港澳招标项目,目前,双方正在抓紧进行项目的中试工作。今后需加强与建筑陶瓷企业合作,进行产品产业化生产,尽快实现建筑陶瓷超低温技术的推广。 6.历年获奖情况 1)《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其产业化》,200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高稳定呈色青瓷釉料与青瓷制品研究开发》,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钛酸铝—堇青石质大规格蜂窝陶瓷的研究开发》,200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目前玻化砖生产中成熟产品的烧成温度一般为1200~1220℃,本课题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烧成温度100℃以上,烧成周期依然是48~100分钟,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降低总能耗10﹪以上,并大大减少CO2废气的排放,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课题采用多碱效应来降低烧成温度,通过不同体系的复合熔剂研究,探讨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对塑性原料的优化来提高产品的干坯强度。 主要性能指标: 1)烧成温度范围:1070~1120℃; 2)吸水率:≤0.1﹪; 3)抗折强度:45~60MPa; 4)莫氏硬度:≥7; 5)体积密度:≥2.14 g/cm3; 6)抗热震性:145℃/15℃急冷急热循环10次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成功克服了现有建筑陶瓷低温烧成技术屏障,制备出了1100℃以下烧结,且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玻化砖产品。 2)本项目采用多元复合熔剂体系,解决了超低温产品烧成温度范围窄、高温变形大的难题,并增加产品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性能指标。 3)在保证产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引入本地尾砂和废料取代部分陶瓷原料,变废为宝,具有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通过两年多的研发,并在企业进行了中试,技术已成熟,可用于建筑陶瓷行业,安全性良好。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完成了实验样品的试制,正与广东鹰牌陶瓷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请了粤港澳招标项目,目前,双方正在抓紧进行项目的中试工作。今后需加强与建筑陶瓷企业合作,进行产品产业化生产,尽快实现建筑陶瓷超低温技术的推广。 6.历年获奖情况 1)《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其产业化》,200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高稳定呈色青瓷釉料与青瓷制品研究开发》,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钛酸铝—堇青石质大规格蜂窝陶瓷的研究开发》,200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