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89753]基于冷热电联供的分布式生物质能源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质能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秸秆类生物资源能源密度较低,规模化收集利用困难,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途径。该项目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有机结合,建立分布式生物质能源系统,对生物质燃气清洁燃烧、内燃发电技术以及低温余热制冷等梯级利用关键难题进行研究,实现能量“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显著提高了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该系统适合于生物质资源产量丰富的广大农村和城郊地区,为当地居民区提供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电能、热能和冷能,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及二氧化硫的减排,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并为缓解国内区域性能源紧张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技术特点:(1)利用生物质气化系统、低热值燃气内燃机发电系统以及溴化锂余热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有机整合,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冷能等高品质清洁能源。该项技术解决了常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存在的能源综合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能源“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大大提高生物质能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将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提升到一定的高度。(2)通过对催化剂的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与化学渗透机理研究的有机结合,研制能耗低、催化裂解效率高的催化裂解技术,将出炉燃气焦油含量控制在燃气内燃机气质要求范围内,解决了焦油含量高而引起的燃气内燃机气缸积碳和设备堵塞问题,同时将燃气净化的污染问题降到最低。(3)利用三维瞬态模拟技术研究生物质燃气在气缸内的燃烧过程,用于指导生物质燃气发动机的设计,为发动机配气机构,燃烧系统等提供优化方案,以开发适用于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内燃机的燃气/空气预混技术、快速点火燃烧技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该技术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并降低研究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内燃机优化设计。(4)课题组采用湍流振荡换热技术,对制冷系统发生器内强化传热管束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多组合配置试验,经试验获得适合生物质燃气的内燃机排烟余热最佳吸收效果的布置方式,使中低温排烟余热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市场前景:该项目各核心技术的指标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为生物质能项目的产业化推广和市场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凭借该技术的清洁性、环保性和节能性,以及国家对新能源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落实与力度加大,该技术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显著的收益,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化前景。投资概算:预计总投资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转化生产需要条件:该项目装备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净化机组、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需具备生物质气化净化机组的生产能力,控制系统、内燃机、发电机组可外购。效益分析:该技术具有清洁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并且有国家对新能源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成熟度与获奖、鉴定情况、已经转让情况:该技术成熟,已申请数项国家专利,未转让。主要技术指标:(1)生物质气化机组气化效率大于75%;(2)燃气中焦油灰尘含量小于10mg/Nm<'3>;(3)热电冷联供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效率达70-80%;(4)热电冷联供系统故障率小于10%,停机率小于10%;(5)发电系统长期运行平均负荷达设计值的85%;(6)系统NOx排放量小于70ppm。转让方式与价格:面议。
秸秆类生物资源能源密度较低,规模化收集利用困难,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途径。该项目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有机结合,建立分布式生物质能源系统,对生物质燃气清洁燃烧、内燃发电技术以及低温余热制冷等梯级利用关键难题进行研究,实现能量“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显著提高了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该系统适合于生物质资源产量丰富的广大农村和城郊地区,为当地居民区提供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电能、热能和冷能,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及二氧化硫的减排,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并为缓解国内区域性能源紧张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技术特点:(1)利用生物质气化系统、低热值燃气内燃机发电系统以及溴化锂余热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有机整合,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冷能等高品质清洁能源。该项技术解决了常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存在的能源综合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能源“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大大提高生物质能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将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提升到一定的高度。(2)通过对催化剂的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与化学渗透机理研究的有机结合,研制能耗低、催化裂解效率高的催化裂解技术,将出炉燃气焦油含量控制在燃气内燃机气质要求范围内,解决了焦油含量高而引起的燃气内燃机气缸积碳和设备堵塞问题,同时将燃气净化的污染问题降到最低。(3)利用三维瞬态模拟技术研究生物质燃气在气缸内的燃烧过程,用于指导生物质燃气发动机的设计,为发动机配气机构,燃烧系统等提供优化方案,以开发适用于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内燃机的燃气/空气预混技术、快速点火燃烧技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该技术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并降低研究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内燃机优化设计。(4)课题组采用湍流振荡换热技术,对制冷系统发生器内强化传热管束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多组合配置试验,经试验获得适合生物质燃气的内燃机排烟余热最佳吸收效果的布置方式,使中低温排烟余热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市场前景:该项目各核心技术的指标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为生物质能项目的产业化推广和市场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凭借该技术的清洁性、环保性和节能性,以及国家对新能源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落实与力度加大,该技术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显著的收益,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化前景。投资概算:预计总投资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转化生产需要条件:该项目装备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净化机组、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需具备生物质气化净化机组的生产能力,控制系统、内燃机、发电机组可外购。效益分析:该技术具有清洁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并且有国家对新能源利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成熟度与获奖、鉴定情况、已经转让情况:该技术成熟,已申请数项国家专利,未转让。主要技术指标:(1)生物质气化机组气化效率大于75%;(2)燃气中焦油灰尘含量小于10mg/Nm<'3>;(3)热电冷联供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效率达70-80%;(4)热电冷联供系统故障率小于10%,停机率小于10%;(5)发电系统长期运行平均负荷达设计值的85%;(6)系统NOx排放量小于70ppm。转让方式与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