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治糜康栓为金马药业的独家品种,处方由黄柏、苦参、儿茶、枯矾、冰片等中药组成,属企业名优中成药品种。处方中含有的枯矾,是白矾经过明煅后入药,但是枯矾中的铝元素长期蓄积于体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 2015 年度科研专项申报指南,建议对含有枯矾、芒硝等 10 种矿物药的外用制剂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本项目提出改进枯矾炮制工艺和栓剂制备工艺,达到减毒增效的临床应用目的,提升制剂质量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其安全、质量可控。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完成白矾炮制技术研究,确定最佳炮制工艺 利用 VTO-34A 热风型电烤箱对白矾进行煅制,以失水率、粉碎率、硫酸铝钾含量为指标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古法,以“武火”、“中火”分段煅制白矾,对白矾的煅制工艺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第一段高温 250℃煅制90min,迅速将白矾熔化;第二段中温180℃煅制 60min,即得。肉眼观察白矾煅制品富有光泽、乳白、纯净、无溏心;计算得知,其失水充分,粉碎率高,硫酸铝钾含量高。利用SU8020 扫描电镜对白矾和枯矾的微观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枯矾呈现出明显的疏松海绵状的多孔性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强枯矾收敛燥湿的功效。该方法解决了以往长时间高温煅制所造成的白矾煅制品质量下降以及煅制工具选择不当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为枯矾炮制机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方法拓宽思路。 (2)完成原料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研究,确定复方新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工艺路线 对《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治糜康栓项下制法进行改进,具体如下:取黄柏 500g、苦参500g 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2h,第二、三次各 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9~1.11(80±5℃)的清膏,喷雾干燥;将儿茶 500g、枯矾 400g、冰片 100g 研细,使其过9 号筛;将浸膏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加入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2000g 及甘油 20mL 制成的基质中,混匀,灌注,注入栓剂模中,冷却,制成1000 粒,即得。 (3)完成该制剂新的提取工艺及制备工艺的三批中试样品的研究。 (4)修订质量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苦参及枯矾的检测指标。 治糜康栓的清热解毒、燥湿收敛功效主要来源于方中君药黄柏、苦参以及臣药枯矾,但原药典标准中只收载了黄柏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未规定苦参及枯矾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及指标。为此,课题组建立了栓剂中苦参及枯矾的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本品每粒含苦参碱(C15H24N2O)与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 1.50mg。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建立铝(Al)和钾(K)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规定本品每粒含铝(Al)不得少于30.00mg,含钾(K)不得少于60.00mg。 (5)完成复方新制备工艺与原制备工艺药效、刺激性安全性和体外释药比较,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时间。 课题组从皮肤的刺激性的角度对白矾炮制前后的皮肤刺激性进行评价,通过药效学实验可以看出,治糜康栓各给药组对苯酚胶浆致雌性大鼠宫颈糜烂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工艺改进组各指标均优于市售治糜康栓组。 3、 技术创新与先进性 本项目提出改进白矾炮制工艺和栓剂制备工艺,达到减毒增效的临床应用目的;建立铝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提升制剂质量标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药效、保证其安全、质量可控。使治糜康栓生产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提高临床使用率,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4、 技术成熟程度与安全性 治糜康栓名优中成药新制剂产业化后,不但保证充分保留药效成分,更安全、高效,质量可控,而且将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防治宫颈糜烂,感染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中成药的求。将创造客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 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暂无 6、 历年获奖情况:无 7.项目组完成如下任务和指标: (1)完成了白矾炮制工艺研究,确定了高温煅制和中温煅制的两段枯矾加工方法; (2)完成了治糜康栓的制备工艺与再评价研究,完成了中试样品制备; (3)增加了苦参和枯矾的检测指标,提升了质量标准; (4)完成了皮肤刺激性评价,进行了宫颈糜烂初步药效学研究; (5)项目资金使用合理。 8.项目组取得了如下成果: (1)建立企业标准1项; (2)发表论文2篇。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治糜康栓为金马药业的独家品种,处方由黄柏、苦参、儿茶、枯矾、冰片等中药组成,属企业名优中成药品种。处方中含有的枯矾,是白矾经过明煅后入药,但是枯矾中的铝元素长期蓄积于体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 2015 年度科研专项申报指南,建议对含有枯矾、芒硝等 10 种矿物药的外用制剂安全性与可控性研究。本项目提出改进枯矾炮制工艺和栓剂制备工艺,达到减毒增效的临床应用目的,提升制剂质量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其安全、质量可控。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完成白矾炮制技术研究,确定最佳炮制工艺 利用 VTO-34A 热风型电烤箱对白矾进行煅制,以失水率、粉碎率、硫酸铝钾含量为指标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古法,以“武火”、“中火”分段煅制白矾,对白矾的煅制工艺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第一段高温 250℃煅制90min,迅速将白矾熔化;第二段中温180℃煅制 60min,即得。肉眼观察白矾煅制品富有光泽、乳白、纯净、无溏心;计算得知,其失水充分,粉碎率高,硫酸铝钾含量高。利用SU8020 扫描电镜对白矾和枯矾的微观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枯矾呈现出明显的疏松海绵状的多孔性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强枯矾收敛燥湿的功效。该方法解决了以往长时间高温煅制所造成的白矾煅制品质量下降以及煅制工具选择不当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为枯矾炮制机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方法拓宽思路。 (2)完成原料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研究,确定复方新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工艺路线 对《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治糜康栓项下制法进行改进,具体如下:取黄柏 500g、苦参500g 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2h,第二、三次各 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9~1.11(80±5℃)的清膏,喷雾干燥;将儿茶 500g、枯矾 400g、冰片 100g 研细,使其过9 号筛;将浸膏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加入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2000g 及甘油 20mL 制成的基质中,混匀,灌注,注入栓剂模中,冷却,制成1000 粒,即得。 (3)完成该制剂新的提取工艺及制备工艺的三批中试样品的研究。 (4)修订质量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苦参及枯矾的检测指标。 治糜康栓的清热解毒、燥湿收敛功效主要来源于方中君药黄柏、苦参以及臣药枯矾,但原药典标准中只收载了黄柏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未规定苦参及枯矾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及指标。为此,课题组建立了栓剂中苦参及枯矾的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规定本品每粒含苦参碱(C15H24N2O)与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 1.50mg。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建立铝(Al)和钾(K)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规定本品每粒含铝(Al)不得少于30.00mg,含钾(K)不得少于60.00mg。 (5)完成复方新制备工艺与原制备工艺药效、刺激性安全性和体外释药比较,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时间。 课题组从皮肤的刺激性的角度对白矾炮制前后的皮肤刺激性进行评价,通过药效学实验可以看出,治糜康栓各给药组对苯酚胶浆致雌性大鼠宫颈糜烂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工艺改进组各指标均优于市售治糜康栓组。 3、 技术创新与先进性 本项目提出改进白矾炮制工艺和栓剂制备工艺,达到减毒增效的临床应用目的;建立铝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提升制剂质量标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药效、保证其安全、质量可控。使治糜康栓生产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提高临床使用率,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4、 技术成熟程度与安全性 治糜康栓名优中成药新制剂产业化后,不但保证充分保留药效成分,更安全、高效,质量可控,而且将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防治宫颈糜烂,感染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中成药的求。将创造客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 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暂无 6、 历年获奖情况:无 7.项目组完成如下任务和指标: (1)完成了白矾炮制工艺研究,确定了高温煅制和中温煅制的两段枯矾加工方法; (2)完成了治糜康栓的制备工艺与再评价研究,完成了中试样品制备; (3)增加了苦参和枯矾的检测指标,提升了质量标准; (4)完成了皮肤刺激性评价,进行了宫颈糜烂初步药效学研究; (5)项目资金使用合理。 8.项目组取得了如下成果: (1)建立企业标准1项; (2)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