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0426]低碳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安全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肥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是甘肃省科技厅2011年立项下达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对该省蔬菜产业的快速推进,围绕低碳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肥料化末端产物的质量、稳定性和毒性,以及还田后对土壤-作物系统的生态效应,评价低碳秸秆作为有机肥源利用的安全性。采用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得出低碳秸秆堆肥处理优于沤肥和直接还田方式,提出了地面堆肥和半地下式沤肥处理技术形成的有机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优于地下式沤肥的处理技术。菜长期还田可替代部分钾肥的施用,尿素用量每亩可减少25-40%、磷肥用量可减少20-40%。不同蔬菜品种堆制、沤制的肥料安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堆肥标准,但沤肥中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堆肥,长期施用沤肥或沤肥还田量过大会导致锌、铜、镉在土壤中累积。低碳秸秆无论以哪种处理方式还田,均不会导致土壤农药污染和残留,但还田的土壤中锌、铜、镉、铅的含量大部分超过甘肃土壤背景值,而沤肥还田量过大会造成土壤锌、铜、镉含量增加,每年不宜过量施用。根据当地蔬菜种植模式,总结出低碳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安全模式为:每年种植一大茬蔬菜作物的地块可直接还田;每年种植两茬蔬菜作物的地块,在第一茬蔬菜收获后可对尾菜进行堆、沤肥处理,第二茬收获后的地块,可进行尾菜直接还田处理。制定了蔬菜堆肥栽培技术规程5项,正式发布了2项技术规程。在榆中定远镇建立示范基点2处,示范面积2000亩,亩均增产蔬菜227.5公斤,增产率达到11.7%,新增收入273万元,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农民2000人,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低碳秸秆做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农用,而且还可制成各类专用复混肥,育苗基质等,应用于粮食、蔬菜等作物、花卉以及园林、苗圃等的生产。总结编写了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处理的最佳模式规程,建立了肥料化利用的标准技术体系,制定了肥料减量化目标和调控措施,这些技术成果将在类似地区蔬菜剩余物肥料化利用、农田土壤肥力的改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项目是甘肃省科技厅2011年立项下达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对该省蔬菜产业的快速推进,围绕低碳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肥料化末端产物的质量、稳定性和毒性,以及还田后对土壤-作物系统的生态效应,评价低碳秸秆作为有机肥源利用的安全性。采用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得出低碳秸秆堆肥处理优于沤肥和直接还田方式,提出了地面堆肥和半地下式沤肥处理技术形成的有机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优于地下式沤肥的处理技术。菜长期还田可替代部分钾肥的施用,尿素用量每亩可减少25-40%、磷肥用量可减少20-40%。不同蔬菜品种堆制、沤制的肥料安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堆肥标准,但沤肥中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堆肥,长期施用沤肥或沤肥还田量过大会导致锌、铜、镉在土壤中累积。低碳秸秆无论以哪种处理方式还田,均不会导致土壤农药污染和残留,但还田的土壤中锌、铜、镉、铅的含量大部分超过甘肃土壤背景值,而沤肥还田量过大会造成土壤锌、铜、镉含量增加,每年不宜过量施用。根据当地蔬菜种植模式,总结出低碳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安全模式为:每年种植一大茬蔬菜作物的地块可直接还田;每年种植两茬蔬菜作物的地块,在第一茬蔬菜收获后可对尾菜进行堆、沤肥处理,第二茬收获后的地块,可进行尾菜直接还田处理。制定了蔬菜堆肥栽培技术规程5项,正式发布了2项技术规程。在榆中定远镇建立示范基点2处,示范面积2000亩,亩均增产蔬菜227.5公斤,增产率达到11.7%,新增收入273万元,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农民2000人,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低碳秸秆做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农用,而且还可制成各类专用复混肥,育苗基质等,应用于粮食、蔬菜等作物、花卉以及园林、苗圃等的生产。总结编写了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处理的最佳模式规程,建立了肥料化利用的标准技术体系,制定了肥料减量化目标和调控措施,这些技术成果将在类似地区蔬菜剩余物肥料化利用、农田土壤肥力的改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