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43979]不锈钢S相表面处理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材料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技术转让

联系人: 上海交大材料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进入空间

所在地:上海上海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简介: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低,在一些要求较高耐磨性的领域应用受到了限制。不锈钢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得到的S相,可以大大提高不锈钢表面的各种性能,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S相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硬度;2)耐疲劳;3)耐磨损;4)抗腐蚀。活性屛等离子渗氮、渗碳技术可以使表面处理更加均匀高效。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将金属离子如铜、银等同步扩散到不锈钢内部从而增加抗菌性,防止细菌通过不锈钢表面和医疗器材散播,亦可应用在食品工业上,甚至一般的家庭生活用品。

   


创新性、先进性:


    结合活性屛的等离子渗氮渗碳技术是一项国际先进技术,国内目前还未有报道应用。而且S相表面处理是关键技术。


   

应用范围:


    石油化工行业管道及紧固件、厨房用品及家具、医疗器械和人造关节等


   

经济与社会效益:


    市场上不锈钢材料的销量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不锈钢材料的装备销量也在不断攀升,我国不锈钢医疗器械的市场潜力巨大, 但相关产业的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产品技术及质量总体上处于国际中游水平。尤其是在医疗不锈钢器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综合配套能力上, 还不能完全提供满足临床需要的各种产品, 需要得到更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项目进展现状:


    前期研究已有初步结果,掌握了影响S相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和处理工艺,活性屛技术也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成功并做了相关验证实验。


   

自主产权情况:


    本项目拟通过与英国知名教授合作,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平台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开发不锈钢表面S相及活性屛技术。将开发得到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形成技术壁垒,积极寻求产业化途径,尽快投入大规模生产。


 

项目相关照片:

 

 

   

 


 项目简介: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低,在一些要求较高耐磨性的领域应用受到了限制。不锈钢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得到的S相,可以大大提高不锈钢表面的各种性能,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S相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硬度;2)耐疲劳;3)耐磨损;4)抗腐蚀。活性屛等离子渗氮、渗碳技术可以使表面处理更加均匀高效。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将金属离子如铜、银等同步扩散到不锈钢内部从而增加抗菌性,防止细菌通过不锈钢表面和医疗器材散播,亦可应用在食品工业上,甚至一般的家庭生活用品。

   


创新性、先进性:


    结合活性屛的等离子渗氮渗碳技术是一项国际先进技术,国内目前还未有报道应用。而且S相表面处理是关键技术。


   

应用范围:


    石油化工行业管道及紧固件、厨房用品及家具、医疗器械和人造关节等


   

经济与社会效益:


    市场上不锈钢材料的销量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不锈钢材料的装备销量也在不断攀升,我国不锈钢医疗器械的市场潜力巨大, 但相关产业的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产品技术及质量总体上处于国际中游水平。尤其是在医疗不锈钢器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综合配套能力上, 还不能完全提供满足临床需要的各种产品, 需要得到更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项目进展现状:


    前期研究已有初步结果,掌握了影响S相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和处理工艺,活性屛技术也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成功并做了相关验证实验。


   

自主产权情况:


    本项目拟通过与英国知名教授合作,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平台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开发不锈钢表面S相及活性屛技术。将开发得到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形成技术壁垒,积极寻求产业化途径,尽快投入大规模生产。


 

项目相关照片: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