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6757]低碳耐震建筑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建筑结构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2010年5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低碳耐震建筑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领导及主要完成单位代表、完成人等参加了鉴定会。该课题是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课题组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以生态、节能、抗震、工业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型低碳耐震密肋板结构体系。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发明了一种低碳耐震密肋板建筑结构新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结构及构件进行了系统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揭示了其抗震机理,建立了其抗震分析的力学模型与方法。(2)进行了发泡水泥材料研发及复合板成型工艺、复合板承重保温一体化相关技术研究,提出了轻质、复合、保温、节能系列墙板,并对该系列墙板的耐久性、冻融性、抗火性等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试验研究,基于此建立了材料本构关系以及与结构共同工作的模型和理论公式。(3)提出了该新型结构体系基于多道抗震防线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研发了相应结构专用计算分析软件。(4)发明了复合板生产工艺方法及安装系统,建成了密肋复合板及外墙外保温模块生产线,提高了住宅建设工业化水平。该成果共发表科研论文102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编制规程、标准及施工工法、构造手册多部。技术成果在多项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对于缩短工期、节约造价、节能减排及住宅建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5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低碳耐震建筑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领导及主要完成单位代表、完成人等参加了鉴定会。该课题是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课题组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以生态、节能、抗震、工业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型低碳耐震密肋板结构体系。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发明了一种低碳耐震密肋板建筑结构新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结构及构件进行了系统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揭示了其抗震机理,建立了其抗震分析的力学模型与方法。(2)进行了发泡水泥材料研发及复合板成型工艺、复合板承重保温一体化相关技术研究,提出了轻质、复合、保温、节能系列墙板,并对该系列墙板的耐久性、冻融性、抗火性等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试验研究,基于此建立了材料本构关系以及与结构共同工作的模型和理论公式。(3)提出了该新型结构体系基于多道抗震防线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研发了相应结构专用计算分析软件。(4)发明了复合板生产工艺方法及安装系统,建成了密肋复合板及外墙外保温模块生产线,提高了住宅建设工业化水平。该成果共发表科研论文102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编制规程、标准及施工工法、构造手册多部。技术成果在多项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对于缩短工期、节约造价、节能减排及住宅建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