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9175]先进包装用冷轧极薄钢带产品及其关键制造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包装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在新的环保要求和市场形势下,冷轧钢板持续向节约型高强减薄方向发展,特别是二次冷轧产品(DR材)及电池壳钢产品为代表的先进包装用冷轧极薄钢带。与传统一次冷轧产品(包括DI材)相比,加工性能更为优良,以DR材和DI材相比为例,DI材强度低(≤400MPa),厚度0.22mm左右,主要用于易拉罐等,而DR材强度高(≥500MPa),最薄钢带厚度可达0.10mm,主要用于DRD罐、易开盖等。二次冷轧产品代替一次冷轧产品是包装行业发展趋势,是更新换代的升级产品。但是一般材料经过二次冷轧后强度高延伸率低,在替代一次冷轧产品制作DRD罐、易开盖等用途时会产生“制耳”、“开裂”等问题。传统一次冷轧产品在拉延电池壳时容易产生“雪花点”、“制耳”等问题。高端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都属于对材料性能、纯净度、表面等有类似苛刻要求的高等级冷轧薄钢带,该项目产品及其制造技术在开发之前长期被日本和欧洲等先进钢厂垄断,国内不掌握其核心生产工艺技术。从2003年开始该项目经过试验室研究、小批量试验到大批量稳定生产,通过全方位创新工作系统掌握了高端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的制造技术。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重大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高等级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出了高延伸、低制耳、烘烤硬化型等二次冷轧电镀类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满足了国内外高端用户的需求,解决了二次冷轧用于易开盖“开裂”、二片罐冲罐“制耳”等问题。首次开发出高性能电池壳专用钢,在产品材料技术上独创了控制材料晶粒均匀性和大小及各向同性等技术,解决了电池壳“雪花点”、“制耳’’等问题。成功突破了先进包装用冷轧极薄钢带关键制造技术:突破电池壳钢超精细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材料内部夹杂物含量和形态,使材料内部夹杂厚度小于10μm,避免电池壳‘砂眼’发生。在首次提出打滑因子、滑伤指数等新概念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冷轧薄带钢综合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与轧制稳定性。国内率先突破二次冷轧工艺技术难题,首次建立DR材轧制、清洗及耐蚀等成套控制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国际首创多功能柔性平整技术,突破了高等级冷轧薄钢带软硬钢的机械性能、表面形貌和结构的综合控制难题。该项目已被授权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出版专著2部,被认定企业技术秘密98项,正在生成国家产品标准2份,形成了完整的一贯制生产工艺技术,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迄今为止,宝钢成为国内唯一具备该项目产品全流程批量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该项目电池壳钢和二次冷轧产品2006年及2014年分别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近三年共生产销售了58.2万吨(其中约80%高等级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新增利润5.28亿。该项目二次冷轧产品在国外先进金属包装用户应用中所积累的使用经验技术,可带动和促进国内包装行业加工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提升,也能降低钢铁材料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同时宝钢高性能电池壳钢用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等对环境更加友好。
在新的环保要求和市场形势下,冷轧钢板持续向节约型高强减薄方向发展,特别是二次冷轧产品(DR材)及电池壳钢产品为代表的先进包装用冷轧极薄钢带。与传统一次冷轧产品(包括DI材)相比,加工性能更为优良,以DR材和DI材相比为例,DI材强度低(≤400MPa),厚度0.22mm左右,主要用于易拉罐等,而DR材强度高(≥500MPa),最薄钢带厚度可达0.10mm,主要用于DRD罐、易开盖等。二次冷轧产品代替一次冷轧产品是包装行业发展趋势,是更新换代的升级产品。但是一般材料经过二次冷轧后强度高延伸率低,在替代一次冷轧产品制作DRD罐、易开盖等用途时会产生“制耳”、“开裂”等问题。传统一次冷轧产品在拉延电池壳时容易产生“雪花点”、“制耳”等问题。高端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都属于对材料性能、纯净度、表面等有类似苛刻要求的高等级冷轧薄钢带,该项目产品及其制造技术在开发之前长期被日本和欧洲等先进钢厂垄断,国内不掌握其核心生产工艺技术。从2003年开始该项目经过试验室研究、小批量试验到大批量稳定生产,通过全方位创新工作系统掌握了高端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的制造技术。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重大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高等级二次冷轧产品和电池壳钢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出了高延伸、低制耳、烘烤硬化型等二次冷轧电镀类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满足了国内外高端用户的需求,解决了二次冷轧用于易开盖“开裂”、二片罐冲罐“制耳”等问题。首次开发出高性能电池壳专用钢,在产品材料技术上独创了控制材料晶粒均匀性和大小及各向同性等技术,解决了电池壳“雪花点”、“制耳’’等问题。成功突破了先进包装用冷轧极薄钢带关键制造技术:突破电池壳钢超精细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材料内部夹杂物含量和形态,使材料内部夹杂厚度小于10μm,避免电池壳‘砂眼’发生。在首次提出打滑因子、滑伤指数等新概念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冷轧薄带钢综合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与轧制稳定性。国内率先突破二次冷轧工艺技术难题,首次建立DR材轧制、清洗及耐蚀等成套控制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国际首创多功能柔性平整技术,突破了高等级冷轧薄钢带软硬钢的机械性能、表面形貌和结构的综合控制难题。该项目已被授权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出版专著2部,被认定企业技术秘密98项,正在生成国家产品标准2份,形成了完整的一贯制生产工艺技术,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迄今为止,宝钢成为国内唯一具备该项目产品全流程批量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该项目电池壳钢和二次冷轧产品2006年及2014年分别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近三年共生产销售了58.2万吨(其中约80%高等级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新增利润5.28亿。该项目二次冷轧产品在国外先进金属包装用户应用中所积累的使用经验技术,可带动和促进国内包装行业加工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提升,也能降低钢铁材料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同时宝钢高性能电池壳钢用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等对环境更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