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一、选育方法 地方品种与野生菌株经过两个单核菌丝杂交,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 二、选育过程 将野生菌株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驯化栽培发现该菌株高产、抗性强。将该菌株与早熟的地方品种进行单-单杂交,获得真实性杂交菌株95个,再从95个杂交菌株初选出菌丝生长特性、发菌特性、出耳特性较好的杂交菌株12个。再对这12个菌株进行复筛,获得了中熟、产量高、单片耳率的优良杂交菌株1个,暂定名“黑木耳2号”。继续开展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现已经完成育种程序,达到育种目标,报请审定,建议用名“吉黑2号”。 三、产量比较 (一)区域试验 以国审品种“延特5号”为对照,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黑木耳2号”开展了区域性试验。各试验点试验设计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小区为100 袋,设保护行。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熟料栽培,每袋装干料0.5公斤,管理方法与常规生产相同。“黑木耳2号”每季平均产量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耳81.7公斤,比对照高10.4%,多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增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生育期缩短3-5天。 (二)生产试验 在试验品种适宜种植地区布点开展生产试验。采用比较设计,生产500袋,以当地主栽品种作对照种,栽培管理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黑木耳2号”平均产量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耳80.9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高10.2%,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提高27.8%。多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增产,达到新品种审定要求。
一、选育方法 地方品种与野生菌株经过两个单核菌丝杂交,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 二、选育过程 将野生菌株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驯化栽培发现该菌株高产、抗性强。将该菌株与早熟的地方品种进行单-单杂交,获得真实性杂交菌株95个,再从95个杂交菌株初选出菌丝生长特性、发菌特性、出耳特性较好的杂交菌株12个。再对这12个菌株进行复筛,获得了中熟、产量高、单片耳率的优良杂交菌株1个,暂定名“黑木耳2号”。继续开展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现已经完成育种程序,达到育种目标,报请审定,建议用名“吉黑2号”。 三、产量比较 (一)区域试验 以国审品种“延特5号”为对照,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黑木耳2号”开展了区域性试验。各试验点试验设计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小区为100 袋,设保护行。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熟料栽培,每袋装干料0.5公斤,管理方法与常规生产相同。“黑木耳2号”每季平均产量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耳81.7公斤,比对照高10.4%,多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增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生育期缩短3-5天。 (二)生产试验 在试验品种适宜种植地区布点开展生产试验。采用比较设计,生产500袋,以当地主栽品种作对照种,栽培管理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黑木耳2号”平均产量为每百公斤干料产鲜耳80.9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高10.2%,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提高27.8%。多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增产,达到新品种审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