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我国水电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水电时代,其特点是大容量、高水头、巨型机组、特大流域梯级为调度主体,面临远距离电力输送、跨流域跨省跨区调峰和消纳等任务,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电网、电站控制和运行需求,适应机组和电站动态投产变化对发电计划运行的影响,出现了高水头巨型机组多振动区回避、系统建模、动态响应系统多变条件等一系列理论和应用软件开发关键技术难题。本项目从区域/省级电网应用层面着手,围绕大水电系统调度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其优化调度求解方法体系、自主研发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适应性的大水电系统调度软件系统。主要创新成果为: 1.提出了大规模复杂水电系统优化调度求解方法体系:优化计算过程中预降维方法、动态降维方法和处理复杂约束的关联搜索与启发式方法,可求解任意规模的水电系统中、长期优化调度问题,满足短期优化调度需要。跟国内外比较,优化调度计算不超过3分钟,大多数情况下几十秒可得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结果,优于国外同类规模优化计算需2个多小时报道; 2.构建了电网可消纳水电电量最大模型、多电网调峰模型,有机协调了区域、省间及跨流域的相互补偿能力,解决了大水电系统面临的多电网调峰、跨区跨省消纳等关键问题; 3.提出了快速回避巨型水电站机组多振动区的方法、处理差异化控制需求的多步长逐步优化算法,攻克了困扰我国特大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中机组多振动区快速、安全回避这一难题,为避免引发类似俄罗斯最大水电站萨扬—舒申斯克爆炸重大安全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4.从区域/省级电网和特大流域两个应用层面着手,自主研发了大规模水电系统调度软件,实现了模型优化与人机交互有机耦合,可自适应选择调度模型,自动解析水电站间拓扑和时序关系,实现机组、水电站、流域添加即插即用。 成果已广泛应用于3个区域电网、4个省级电网、3个特大流域调度,涉及30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400多万kW,接近我国现有水电总装机容量1/3;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教育部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成果创新性强,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水电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水电时代,其特点是大容量、高水头、巨型机组、特大流域梯级为调度主体,面临远距离电力输送、跨流域跨省跨区调峰和消纳等任务,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电网、电站控制和运行需求,适应机组和电站动态投产变化对发电计划运行的影响,出现了高水头巨型机组多振动区回避、系统建模、动态响应系统多变条件等一系列理论和应用软件开发关键技术难题。本项目从区域/省级电网应用层面着手,围绕大水电系统调度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其优化调度求解方法体系、自主研发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适应性的大水电系统调度软件系统。主要创新成果为: 1.提出了大规模复杂水电系统优化调度求解方法体系:优化计算过程中预降维方法、动态降维方法和处理复杂约束的关联搜索与启发式方法,可求解任意规模的水电系统中、长期优化调度问题,满足短期优化调度需要。跟国内外比较,优化调度计算不超过3分钟,大多数情况下几十秒可得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结果,优于国外同类规模优化计算需2个多小时报道; 2.构建了电网可消纳水电电量最大模型、多电网调峰模型,有机协调了区域、省间及跨流域的相互补偿能力,解决了大水电系统面临的多电网调峰、跨区跨省消纳等关键问题; 3.提出了快速回避巨型水电站机组多振动区的方法、处理差异化控制需求的多步长逐步优化算法,攻克了困扰我国特大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中机组多振动区快速、安全回避这一难题,为避免引发类似俄罗斯最大水电站萨扬—舒申斯克爆炸重大安全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4.从区域/省级电网和特大流域两个应用层面着手,自主研发了大规模水电系统调度软件,实现了模型优化与人机交互有机耦合,可自适应选择调度模型,自动解析水电站间拓扑和时序关系,实现机组、水电站、流域添加即插即用。 成果已广泛应用于3个区域电网、4个省级电网、3个特大流域调度,涉及30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400多万kW,接近我国现有水电总装机容量1/3;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7项,教育部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成果创新性强,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