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港口是重点能耗单位,其产生的排放(碳、硫、PM等污染物)与能源消耗已逐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已成为未来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政府港口管理部门对于减少港口生产运营产生的排放与能源消耗,建设绿色港口的需求十分强烈。但如何有效的运营绿色港口还存在技术难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瓶颈。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较低,这严重制约了港口的低碳运营;二是,目前集装箱码头的信息系统低碳导向不明显。 因此,本项目在北京鑫通海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下对上述两个影响绿色港口低碳运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科研攻关。系统设计了绿色港口低碳发展的运营技术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构建了包括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关键因素识别、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评价、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提升方案的绿色港口低碳运营效率技术体系;第二层次,基于智能信息系统的集装箱码头低碳运营技术开发,特别重视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的提升。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首先,基于敏感性分析技术构建了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技术;其次,利用生产效率评价技术研发了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技术;最后,提出了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的提升技术方案,其中包括泊位资源配置、其他关键动态配置、ALV调度与堆存位置优化等技术方案。 第二层次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绿色低碳环境下集装箱码头作业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法技术,以及散杂货港口堆场智能调度系统和方法技术;以低碳运营为目标的港口堆场、集卡、桥吊协同工作技术,集装箱堆场安全自动检测技术,集装箱码头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和方法技术等。 项目组成员间具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各具特色和紧密协作的研究团队。前期分别获得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度“宝供物流奖”二等奖等奖励,这些都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6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并有3项专利已获国家受理,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2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S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研究技术已取得广泛的实践应用。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大连恒昌物流有限公司、北京鑫通海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银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事业单位得到转化与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近三年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新增产值)12400万元、新增利税2254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1689万元。
港口是重点能耗单位,其产生的排放(碳、硫、PM等污染物)与能源消耗已逐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已成为未来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政府港口管理部门对于减少港口生产运营产生的排放与能源消耗,建设绿色港口的需求十分强烈。但如何有效的运营绿色港口还存在技术难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瓶颈。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较低,这严重制约了港口的低碳运营;二是,目前集装箱码头的信息系统低碳导向不明显。 因此,本项目在北京鑫通海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下对上述两个影响绿色港口低碳运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科研攻关。系统设计了绿色港口低碳发展的运营技术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构建了包括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关键因素识别、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评价、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提升方案的绿色港口低碳运营效率技术体系;第二层次,基于智能信息系统的集装箱码头低碳运营技术开发,特别重视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的提升。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首先,基于敏感性分析技术构建了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技术;其次,利用生产效率评价技术研发了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评价技术;最后,提出了集装箱码头运营效率的提升技术方案,其中包括泊位资源配置、其他关键动态配置、ALV调度与堆存位置优化等技术方案。 第二层次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绿色低碳环境下集装箱码头作业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法技术,以及散杂货港口堆场智能调度系统和方法技术;以低碳运营为目标的港口堆场、集卡、桥吊协同工作技术,集装箱堆场安全自动检测技术,集装箱码头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和方法技术等。 项目组成员间具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各具特色和紧密协作的研究团队。前期分别获得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度“宝供物流奖”二等奖等奖励,这些都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6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并有3项专利已获国家受理,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2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S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研究技术已取得广泛的实践应用。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大连恒昌物流有限公司、北京鑫通海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银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事业单位得到转化与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近三年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新增产值)12400万元、新增利税2254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16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