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9年占全国6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素有“糖都”之称。广西全区共有93个县(市、区)种植糖料蔗,近年甘蔗种植面积约75万公顷,涉及蔗农2000多万。甘蔗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蔗农或糖业产业工人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广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甘蔗品种结构单一化、生产成本投入高、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甘蔗新品种选育、全程机械化种植以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不断创新对甘蔗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种源是甘蔗生产的关键因素,蔗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甘蔗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甘蔗单芽种植技术是在甘蔗种茎工厂化生产及包衣的基础上,配套精量机械种植等技术的现代甘蔗生产模式,主要应对目前我国甘蔗种植下种量大,种植效率低,成本高,种茎质量较差等问题,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加快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进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蔗种茎包衣技术对于促进甘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包衣技术能够提高甘蔗种茎的发芽力、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防治多种病虫灾害,减少枯心苗发生率,提高甘蔗抗逆能力,有利于甘蔗的增产增收,保证甘蔗产量的稳定性。本试验以甘蔗单芽种茎为材料,研究适宜的包衣装置,旨为提高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以试图保证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及包衣的效率,也可为今后生产实践中甘蔗单芽种茎蔗种采后包衣技术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因此,为保证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配套的包衣装置有效提高包衣的效率和效益,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组开展了甘蔗单芽包衣装置的研发。 本课题由广西科技厅下达,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甘蔗农机农艺融合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合同编号:桂科AA17202005)中的甘蔗配套机械研发的部分内容,实施年限为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种甘蔗单芽包衣装置,包括包衣浸泡池、晾架、转轴、底板和出口;包衣浸泡池整体为长方体的池状结构,内部装入浸泡液;晾架横设在包衣浸泡池上,并且一端通过转轴与包衣浸泡池进行连接,即晾架的非转轴固定端能够进行上下摆动;晾架主要由两根竖杆和多根横杆进行组成梯子状的结构,其中横杆的长度,即决定两根竖杆之间的长度小于甘蔗芽种的长度;晾架的另外一端为出口,所述出口为两个“L”型结构组成的梯形的过道口,该过道口与晾架形成连通的一体化结构;包衣浸泡池内表面还设有深度刻度尺;底板设置在包衣浸泡池的底部,并且一侧底部设有液压式的起重支撑杆,起重支撑杆与外接电源进行电连接;起重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底板表面,即包衣浸泡池的内部底面还设有防水层;出口的过道口的开口扳的倾斜度为45-60度。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芽种进行转移收纳。 (2)电子机械化的液压支撑杆,能够节省工人的力气,提升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甘蔗单芽包衣阶段所用的设备浸泡芽种取、放不方便和凉干过程中工人收集芽种效率低下的问题。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甘蔗单芽包衣阶段所用的设备浸泡芽种取、放不方便和凉干过程中工人收集芽种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有的包衣浸泡池的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晾架以及底部设置的底板进行设置成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结构,在摆放的过程中进行放平,在需要收集归纳、转移的时候,通过转轴的连接设计,进行倾斜,当芽种收到重力的情况下,往出口一侧进行滚动,而出口的过道口的设计,为了延缓冲力,方便工人有序、快速的整理到转移设备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属于现有技术的范围,重新整合设备后,能够达到了新的效果。本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甘蔗种茎包衣,能有效提高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和效率。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设备主要在南宁金桂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并投入使用,主要配套甘蔗健康种茎工厂使用,使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甘蔗单芽包衣质量和效率。 存在的问题,由于该设备主要配套甘蔗健康种茎工厂使用,并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建设,对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影响,下一步设计应从节能考虑,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推广应用前景。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9年占全国6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素有“糖都”之称。广西全区共有93个县(市、区)种植糖料蔗,近年甘蔗种植面积约75万公顷,涉及蔗农2000多万。甘蔗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蔗农或糖业产业工人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广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甘蔗品种结构单一化、生产成本投入高、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甘蔗新品种选育、全程机械化种植以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不断创新对甘蔗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种源是甘蔗生产的关键因素,蔗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甘蔗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甘蔗单芽种植技术是在甘蔗种茎工厂化生产及包衣的基础上,配套精量机械种植等技术的现代甘蔗生产模式,主要应对目前我国甘蔗种植下种量大,种植效率低,成本高,种茎质量较差等问题,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加快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进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蔗种茎包衣技术对于促进甘蔗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包衣技术能够提高甘蔗种茎的发芽力、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防治多种病虫灾害,减少枯心苗发生率,提高甘蔗抗逆能力,有利于甘蔗的增产增收,保证甘蔗产量的稳定性。本试验以甘蔗单芽种茎为材料,研究适宜的包衣装置,旨为提高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以试图保证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及包衣的效率,也可为今后生产实践中甘蔗单芽种茎蔗种采后包衣技术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因此,为保证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配套的包衣装置有效提高包衣的效率和效益,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组开展了甘蔗单芽包衣装置的研发。 本课题由广西科技厅下达,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甘蔗农机农艺融合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合同编号:桂科AA17202005)中的甘蔗配套机械研发的部分内容,实施年限为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种甘蔗单芽包衣装置,包括包衣浸泡池、晾架、转轴、底板和出口;包衣浸泡池整体为长方体的池状结构,内部装入浸泡液;晾架横设在包衣浸泡池上,并且一端通过转轴与包衣浸泡池进行连接,即晾架的非转轴固定端能够进行上下摆动;晾架主要由两根竖杆和多根横杆进行组成梯子状的结构,其中横杆的长度,即决定两根竖杆之间的长度小于甘蔗芽种的长度;晾架的另外一端为出口,所述出口为两个“L”型结构组成的梯形的过道口,该过道口与晾架形成连通的一体化结构;包衣浸泡池内表面还设有深度刻度尺;底板设置在包衣浸泡池的底部,并且一侧底部设有液压式的起重支撑杆,起重支撑杆与外接电源进行电连接;起重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底板表面,即包衣浸泡池的内部底面还设有防水层;出口的过道口的开口扳的倾斜度为45-60度。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芽种进行转移收纳。 (2)电子机械化的液压支撑杆,能够节省工人的力气,提升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甘蔗单芽包衣阶段所用的设备浸泡芽种取、放不方便和凉干过程中工人收集芽种效率低下的问题。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甘蔗单芽包衣阶段所用的设备浸泡芽种取、放不方便和凉干过程中工人收集芽种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有的包衣浸泡池的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晾架以及底部设置的底板进行设置成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结构,在摆放的过程中进行放平,在需要收集归纳、转移的时候,通过转轴的连接设计,进行倾斜,当芽种收到重力的情况下,往出口一侧进行滚动,而出口的过道口的设计,为了延缓冲力,方便工人有序、快速的整理到转移设备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属于现有技术的范围,重新整合设备后,能够达到了新的效果。本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甘蔗种茎包衣,能有效提高甘蔗单芽种茎包衣质量和效率。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设备主要在南宁金桂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并投入使用,主要配套甘蔗健康种茎工厂使用,使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甘蔗单芽包衣质量和效率。 存在的问题,由于该设备主要配套甘蔗健康种茎工厂使用,并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建设,对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影响,下一步设计应从节能考虑,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