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杂交种,生育期123天左右。
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圆叶,成株22节,株高98cm左右。
三粒荚多,荚皮棕褐色,棕色茸毛,黄色种皮,脐兰色,籽粒圆型,百粒重22.3克,外观品质优良。
脂肪含量21.51%,蛋白质含量40.11%,合计61.62%。
2010、2012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367.2公斤,比对照品种吉育47平均增产9.6%(两年10个点次,只有1个点减产)。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408.6公斤,比对照品种吉育47平均增产13.5%。
表现稳产性好,杆强、适应性广。
人工接种鉴定2010年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3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混合株系; 2012年中感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和混合株系。
人工接菌鉴定2010年高抗(2012年抗)大豆灰斑病。
田间自然诱发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细菌斑点病,2010年高抗(2012年抗)大豆灰斑病,2010年抗(2012年高抗)大豆霜霉病,抗大豆褐斑病,2010年抗(2012年感)大豆食心虫。
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区种植。
4月末至5月初播种,公顷播种量为40-50公斤,公顷保苗为16-18万株左右。
早铲趟,早定苗,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磷酸二铵150斤,提倡施用有机肥,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应加大施肥量及时防治蚜虫,在8月上旬防治大豆食心虫。
在开花和结荚期如遇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及时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