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课题来源于2013年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项目名称为钦州学院“北部湾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课题名称为“北部湾珍稀药用海洋微生物(放线菌)资源保护与利用”, 计划类别为“E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计划”,项目编号为201322034。
本课题的目的是针对北部湾近海湿地、珊瑚礁等生境的放线菌资源做系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分子多态性方法和16s rDNA等分子鉴定,完成广西北部湾海洋放线菌的鉴定,发现一批可能的新种资源。建立高通量的功能性海洋放线菌快速筛选方法,发掘一批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的活性功能菌株,并开展药效学实验,申请一批相关的专利;纯化鉴定一批海洋放线菌活性物质,研究其结构和构效关系。
项目目前按要求进行,项目主要技术成果:(1)从广西北部湾近海分离了150种海洋放线菌。(2)鉴定了31种海洋放线菌,包括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系沉积物分离到抗菌活性放线菌类群,完成了茅尾海桐花树根际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完成了涠洲岛海洋链霉菌多样性研究。(3)发现有抗菌活性菌株21株,发现9株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菌株。
(4)发现放线菌产生的潜在的3种新活性化合物,目前正在进行活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5)申报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
(6)项目组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CSCD核心期刊2篇,科技核心期刊1篇。
(7)到项目结题时,还有若干篇中文核心期刊和SCI论文在审稿或已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