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81811]包虫病防控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化学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 诊断要点

(1)包虫病 (又名棘球蚴病)是带科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犬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内脏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2)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卵逐渐增大,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

(3)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

(4)人的临床表现:早期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2. 防控要点

(1)狗是病原的主要携带者,患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造成疫病的传播,因此要及时扑杀患病犬。

(2)患病动物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

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因此要环境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3)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吃入。对狗可用吡喹酮定期驱虫。驱虫要在隔离监督下进行,分泌物要集中深埋或焚烧,防止排出的虫卵或节片污染环境和饲料、水,造成新的传播。平时应保持饲料、饮水和畜舍的清洁卫生,防止被犬粪污染。与犬等肉食兽有接触的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不吃被犬粪等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4)包虫病尚无有效疗法。手术摘除棘球蚴或切除被感染的器官虽可靠、有效,但应用于家畜的治疗则甚少。驱虫药用氢溴酸槟榔碱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4毫克,绝食12~18小时后,口服。也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服药后,犬应拴留1昼夜,并将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扩散传播。

1. 诊断要点

(1)包虫病 (又名棘球蚴病)是带科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犬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内脏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2)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卵逐渐增大,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

(3)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

(4)人的临床表现:早期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2. 防控要点

(1)狗是病原的主要携带者,患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造成疫病的传播,因此要及时扑杀患病犬。

(2)患病动物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

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因此要环境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3)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吃入。对狗可用吡喹酮定期驱虫。驱虫要在隔离监督下进行,分泌物要集中深埋或焚烧,防止排出的虫卵或节片污染环境和饲料、水,造成新的传播。平时应保持饲料、饮水和畜舍的清洁卫生,防止被犬粪污染。与犬等肉食兽有接触的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不吃被犬粪等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4)包虫病尚无有效疗法。手术摘除棘球蚴或切除被感染的器官虽可靠、有效,但应用于家畜的治疗则甚少。驱虫药用氢溴酸槟榔碱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4毫克,绝食12~18小时后,口服。也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口服。服药后,犬应拴留1昼夜,并将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扩散传播。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