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成果简介 1.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甘肃省农牧厅于2015年下达的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中药材锁阳人工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编号:GNSW-2015-3,起止年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依托单位河西学院。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个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均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张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锁阳、肉苁蓉等产业,把发展锁阳、肉苁蓉作为张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作为沙区林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予以扶持发展。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养生保健和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锁阳作为著名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传统用于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血枯便秘、腰膝冷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锁阳具有明显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提高性功能、提高免疫功能、通便等作用,在补肾壮阳中药处方和中成药中使用频度较高。近年来,由于毁灭性的采挖和放牧,以及市场需求量的不断上升,造成野生资源枯竭,因此,开展锁阳人工繁育研究,是满足中药产业和人们健康需求,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唯一出路。 该技术研究,重在攻克锁阳种子萌发和人工接种锁阳的技术难点,通过研究寄主植物快速繁育技术,制定锁阳人工栽培规程,实现了锁阳人工栽培试验与示范,为河西乃至西北干旱沙区锁阳人工栽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主要论点与论据 在甘肃、内蒙、宁夏、新疆、青海等地进行锁阳资源调查、种子收集,调查清楚西北境内锁阳分布和资源现状,大量收集锁阳种质资源,开展锁阳寄主调查、繁育工作,攻克了锁阳种子萌发和人工接种锁阳的技术难点;通过调查研究锁阳适宜区域分布、采集锁阳种子,制定锁阳种子分级标准,突破锁阳种子萌发技术;通过研究寄主植物快速繁育技术,制定锁阳人工栽培规程,实现了锁阳人工栽培试验与示范。这样既改善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又使沙漠边缘群众增加了新的经济收入方式,加快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空间,有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河西乃至西北干旱沙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现代农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创见与创新 本课题发明了破除锁阳种子休眠的一种新方法,可使锁阳种子萌发率达到81%以上;创新了测定锁阳种子生活力的一种新方法—离体胚培养法;发明制作了“锁阳种子毯”和“速萌锁阳种子颗粒”;破除了寄主种子休眠;创新了寄主实生苗培育方法;建立了锁阳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了锁阳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证实了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锁阳种子质量无差异。锁阳种子对寄主植物无选择性,可相互寄生; 首次记录了锁阳寄生于霸王和多裂骆驼蓬沙生植物上;制订了河西沙区锁阳人工栽培技术规程。研究成果中“速萌锁阳种子毯”、“一种锁阳种子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唐古特白刺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唐古特白刺露地育苗法”已经在生产中应用,项目建立寄主实生苗培育基地20亩,栽培示范基地2100亩,已经进入生药锁阳采挖期。 5.历年获奖情况 无。 6.存在的问题 (1)由于项目资金严重短缺,加之个别农户认识滞后,造成了示范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2)项目实施周期长、锁阳的生长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的很大,栽培地常在荒漠区,管理难度大,产量不稳定。 (3)国家在食品新资源原料中一直对锁阳未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开发与推广。 7.有待改进的方面 (1)应尽快集中精力和资金继续大力推进锁阳及寄主产业化发展核心问题研究,做出特色和水平,尤其是其种子萌发、寄生的影响因素,幼苗存活率和成株抗逆性问题,应予以重点研究。 (2)国家将锁阳纳入食品新资源原料目录中。 (3)在国家及省、市项目中继续支持河西地区进行锁阳人工栽培,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资金支持。 (4)建议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加大对锁阳人工栽培培育,依靠科技项目加大对锁阳栽培和产品加工攻关,从根本上帮扶和支持锁阳产业的健康发展。
成果简介 1.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甘肃省农牧厅于2015年下达的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中药材锁阳人工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编号:GNSW-2015-3,起止年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依托单位河西学院。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个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均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张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锁阳、肉苁蓉等产业,把发展锁阳、肉苁蓉作为张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作为沙区林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予以扶持发展。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养生保健和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锁阳作为著名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传统用于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血枯便秘、腰膝冷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锁阳具有明显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提高性功能、提高免疫功能、通便等作用,在补肾壮阳中药处方和中成药中使用频度较高。近年来,由于毁灭性的采挖和放牧,以及市场需求量的不断上升,造成野生资源枯竭,因此,开展锁阳人工繁育研究,是满足中药产业和人们健康需求,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唯一出路。 该技术研究,重在攻克锁阳种子萌发和人工接种锁阳的技术难点,通过研究寄主植物快速繁育技术,制定锁阳人工栽培规程,实现了锁阳人工栽培试验与示范,为河西乃至西北干旱沙区锁阳人工栽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主要论点与论据 在甘肃、内蒙、宁夏、新疆、青海等地进行锁阳资源调查、种子收集,调查清楚西北境内锁阳分布和资源现状,大量收集锁阳种质资源,开展锁阳寄主调查、繁育工作,攻克了锁阳种子萌发和人工接种锁阳的技术难点;通过调查研究锁阳适宜区域分布、采集锁阳种子,制定锁阳种子分级标准,突破锁阳种子萌发技术;通过研究寄主植物快速繁育技术,制定锁阳人工栽培规程,实现了锁阳人工栽培试验与示范。这样既改善了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又使沙漠边缘群众增加了新的经济收入方式,加快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空间,有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河西乃至西北干旱沙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现代农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创见与创新 本课题发明了破除锁阳种子休眠的一种新方法,可使锁阳种子萌发率达到81%以上;创新了测定锁阳种子生活力的一种新方法—离体胚培养法;发明制作了“锁阳种子毯”和“速萌锁阳种子颗粒”;破除了寄主种子休眠;创新了寄主实生苗培育方法;建立了锁阳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了锁阳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证实了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锁阳种子质量无差异。锁阳种子对寄主植物无选择性,可相互寄生; 首次记录了锁阳寄生于霸王和多裂骆驼蓬沙生植物上;制订了河西沙区锁阳人工栽培技术规程。研究成果中“速萌锁阳种子毯”、“一种锁阳种子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唐古特白刺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唐古特白刺露地育苗法”已经在生产中应用,项目建立寄主实生苗培育基地20亩,栽培示范基地2100亩,已经进入生药锁阳采挖期。 5.历年获奖情况 无。 6.存在的问题 (1)由于项目资金严重短缺,加之个别农户认识滞后,造成了示范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2)项目实施周期长、锁阳的生长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的很大,栽培地常在荒漠区,管理难度大,产量不稳定。 (3)国家在食品新资源原料中一直对锁阳未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开发与推广。 7.有待改进的方面 (1)应尽快集中精力和资金继续大力推进锁阳及寄主产业化发展核心问题研究,做出特色和水平,尤其是其种子萌发、寄生的影响因素,幼苗存活率和成株抗逆性问题,应予以重点研究。 (2)国家将锁阳纳入食品新资源原料目录中。 (3)在国家及省、市项目中继续支持河西地区进行锁阳人工栽培,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资金支持。 (4)建议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加大对锁阳人工栽培培育,依靠科技项目加大对锁阳栽培和产品加工攻关,从根本上帮扶和支持锁阳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