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为解决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造成影响扩大、损失增加的问题以及事故救援资源损失的问题,研究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律,通过对高速卡口数据中交通流等因素变化的分析,建立高速公路事故波及范围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二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冗余感官预警信息推送技术,达到降低二次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在技术上,搭建全线事故监测与二次事故预警平台,研发事故点双向主动预警装置,探索事故救援安全性保障技术。 结合交通工程理论与智能交通相关技术,在如下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1.利用高速公路卡口数据挖掘与处理,分析事故与二次事故的关系及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律,建立二次事故预测判定指标体系。 2.利用流量、占有率、速度等交通参数,采用粗糙集理论以及模糊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件(交通事故)自动检测模型、高速公路事故波及范围模型,并利用人工报警信息对该模型进行修正,确立优先等级,为二次事故预警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3.改进主动双向预警理论,建立强制性双向预警模型。为减轻救援人员在一次事故现场救援时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救援人员、社会车辆运动状态的智能识别、优先预警判别,对二次事故发生进行预测,并强制向双方预警,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二次事故的损失。 4.冗余感官预警信息推送技术。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社会车辆驾驶员有可能出现的疲劳、超速、分神等驾驶状态在预警信息推送技术上进行优化,研究车辆运动信息识别,并根据行驶状态进行预警信息多次推送。 在项目完成度和局限性方面。基于粗糙集的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事件检测研究有一定的不足,一是,只研究高速公路路段交通事件的识别,未涉及匝道分合流对事件检测研究的影响;二是,如何确定分类数进行模糊聚类离散化应再深入探索。自行式主动预警装置的第一代模型已经完成,并进一步开始了第二代模型的外观设计和开发,本研究已经与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研发的第二代预警装置将首先应用于青岛跨海大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研发的产品进一步优化。“基于GIS的高速公路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修正。 二次事故早期发现安全性辨识模型准确率80%以上。
为解决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造成影响扩大、损失增加的问题以及事故救援资源损失的问题,研究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律,通过对高速卡口数据中交通流等因素变化的分析,建立高速公路事故波及范围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二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冗余感官预警信息推送技术,达到降低二次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在技术上,搭建全线事故监测与二次事故预警平台,研发事故点双向主动预警装置,探索事故救援安全性保障技术。 结合交通工程理论与智能交通相关技术,在如下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1.利用高速公路卡口数据挖掘与处理,分析事故与二次事故的关系及高速公路二次事故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律,建立二次事故预测判定指标体系。 2.利用流量、占有率、速度等交通参数,采用粗糙集理论以及模糊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件(交通事故)自动检测模型、高速公路事故波及范围模型,并利用人工报警信息对该模型进行修正,确立优先等级,为二次事故预警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3.改进主动双向预警理论,建立强制性双向预警模型。为减轻救援人员在一次事故现场救援时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救援人员、社会车辆运动状态的智能识别、优先预警判别,对二次事故发生进行预测,并强制向双方预警,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二次事故的损失。 4.冗余感官预警信息推送技术。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社会车辆驾驶员有可能出现的疲劳、超速、分神等驾驶状态在预警信息推送技术上进行优化,研究车辆运动信息识别,并根据行驶状态进行预警信息多次推送。 在项目完成度和局限性方面。基于粗糙集的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事件检测研究有一定的不足,一是,只研究高速公路路段交通事件的识别,未涉及匝道分合流对事件检测研究的影响;二是,如何确定分类数进行模糊聚类离散化应再深入探索。自行式主动预警装置的第一代模型已经完成,并进一步开始了第二代模型的外观设计和开发,本研究已经与山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研发的第二代预警装置将首先应用于青岛跨海大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研发的产品进一步优化。“基于GIS的高速公路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修正。 二次事故早期发现安全性辨识模型准确率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