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78310]新单26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体育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豫审玉2008009   该品种幼苗健壮,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全株叶片20片,生育期98天。其植株性状株高256cm,穗位高108cm,茎粗2.6cm,叶片数20~21片,果穗多着生在第15片叶掖间,株型紧凑,透光性好。雄穗分枝13~15个,穗位叶宽10.2cm,植株清秀,叶色深绿,叶片持绿期长,花药黄,花丝红。果穗筒型,穗长18~20cm,穗粗5.1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8.8粒,黄粒,红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00克,出籽率89%。  品质分析: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验:粗蛋白质10.52%,粗脂肪4.50%,粗淀粉72.67%,赖氨酸0.30%,容重764g/L。200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该品种的品质分析检验报告:粗蛋白质10.57%,粗脂肪4.80%,粗淀粉72.10%,赖氨酸0.316%,容重770g/L。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抗性鉴定:  据2005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中抗小斑病(5级),抗大斑病(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中抗茎腐病(20.0%),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叶病(4.0%),中抗玉米螟(5.3级)。综合田间发病情况说明,该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强,抗虫性较强。  产量表现:   2005年在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4000株/亩组)中,参试品种20个,新单26平均亩产640.2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636.0公斤增产0.7%,差异不显著,居试验第4位,全省8个试点5点增产3点减产,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06年试验亩产505.9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486.8公斤增产3.9%,差异不显著,居试验第6位,全省8个试点6点增产2点减产,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好。综合两年16点次的试验结果(表3):该品种平均亩产573.1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561.4公斤增产2.1%,丰产性较好;居第二位。见区试汇总结果。  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生产试验(4000株/亩组),9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54.1公斤,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5.6%。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10号前种完,密度4000株/亩。  2、田间管理:  (1)苗期注意用杀虫剂防治薊马、蚜虫、粘虫和棉铃虫,确保苗期苗壮。  (2)苗期或播种时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同时用杀虫颗粒剂丢芯,防止玉米螟。  (3)玉米籽粒乳腺消失,间断出现黑色层后收获,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豫审玉2008009   该品种幼苗健壮,叶色深绿,株型紧凑,全株叶片20片,生育期98天。其植株性状株高256cm,穗位高108cm,茎粗2.6cm,叶片数20~21片,果穗多着生在第15片叶掖间,株型紧凑,透光性好。雄穗分枝13~15个,穗位叶宽10.2cm,植株清秀,叶色深绿,叶片持绿期长,花药黄,花丝红。果穗筒型,穗长18~20cm,穗粗5.1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8.8粒,黄粒,红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00克,出籽率89%。  品质分析: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验:粗蛋白质10.52%,粗脂肪4.50%,粗淀粉72.67%,赖氨酸0.30%,容重764g/L。200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该品种的品质分析检验报告:粗蛋白质10.57%,粗脂肪4.80%,粗淀粉72.10%,赖氨酸0.316%,容重770g/L。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抗性鉴定:  据2005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中抗小斑病(5级),抗大斑病(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中抗茎腐病(20.0%),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叶病(4.0%),中抗玉米螟(5.3级)。综合田间发病情况说明,该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强,抗虫性较强。  产量表现:   2005年在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4000株/亩组)中,参试品种20个,新单26平均亩产640.2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636.0公斤增产0.7%,差异不显著,居试验第4位,全省8个试点5点增产3点减产,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06年试验亩产505.9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486.8公斤增产3.9%,差异不显著,居试验第6位,全省8个试点6点增产2点减产,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好。综合两年16点次的试验结果(表3):该品种平均亩产573.1公斤,比郑单958(CK)亩产561.4公斤增产2.1%,丰产性较好;居第二位。见区试汇总结果。  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生产试验(4000株/亩组),9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54.1公斤,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5.6%。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10号前种完,密度4000株/亩。  2、田间管理:  (1)苗期注意用杀虫剂防治薊马、蚜虫、粘虫和棉铃虫,确保苗期苗壮。  (2)苗期或播种时少施肥,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同时用杀虫颗粒剂丢芯,防止玉米螟。  (3)玉米籽粒乳腺消失,间断出现黑色层后收获,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