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53636]甘肃省中药材鼠害(鼢鼠)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甘肃省中药材鼠害(鼢鼠)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是2014年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由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批准立项,甘肃农业大学组织实施,实施期限为3年(2014.1-2016.12)。总经费为10.00万元。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传统大宗地 道中药材当归、黄(红)芪、甘草和大黄等驰名中外,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将中药材列为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六大行动之一,也出台了诸多文件,加大和支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甘肃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大,但中药材种植区的鼠害防控研究几乎空白,由于药材种植区的害鼠甘肃鼢鼠是农田运移的害鼠,是害鼠适用于环境的一种新的表现,加之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农田害鼠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各级政府没有像对待草原害鼠那样重视农田害鼠的防治工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没有专项经费投入,药企、群众等不掌握防治方法、防治时机、防治指标等,而鼢鼠不同于地面鼠种,其生活方式独特,生物学习性灵敏,防控难度较大,因而对严重的鼠害问题显得十分无奈。紧密结合中药材生产中地下鼠(鼢鼠)鼠害发生的实际,开展中药材生产中面临的鼠害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鼠害防治技术体系,合理规划鼠害综合控制和管理,对保障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3. 主要论据与论点 项目建立了中药材害鼠优势种——鼢鼠分子标记研究体系。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信息,阐释了鼢鼠的序列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研究了钢丝网物理围捕和定点防治相结合的物理防治技术。确定用不育剂炔雌醚、孕酮和雄性抑制剂氟他胺0.001~0.01%为原药,与胡箩卜粉5~10%,黄芪粉 2.5~5%,小麦粉20~25%;苜蓿草粉60%,大葱汁液0.1~5%,植物油0.5~0.8%为饵料,配成药饵,并提出了施用技术。 4. 创见与创新 开发了优势种甘肃鼢鼠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阐释了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的序列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首次瞄准我省特色中药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集成了绿色、清洁的防控技术,发展了物理控制新技术和不育剂防控相结合的防治方法。首次应用了雄性抑制剂氟他胺,研究集成的中药材鼠害防控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5. 社会经济效益与存在问题 项目形成的成果和技术,一是可以从根本上防治鼠害的大面积发生,二是对现有的鼠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按照目前平均的损害情况,如能有效防控鼠害,可挽回10%~20%的中药材产量损失。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8万亩,产量99万吨。目前,这些相关技术已在榆中、岷县和临潭县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并随着推广面积的增大,经济效益会呈增加态势。目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可能会面临新的情况,中药材鼠害问题需要持续关注,而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大,鼠害发生情况也会日趋严重。 6. 历年获奖情况 无。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甘肃省中药材鼠害(鼢鼠)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是2014年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由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批准立项,甘肃农业大学组织实施,实施期限为3年(2014.1-2016.12)。总经费为10.00万元。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传统大宗地 道中药材当归、黄(红)芪、甘草和大黄等驰名中外,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将中药材列为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六大行动之一,也出台了诸多文件,加大和支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甘肃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大,但中药材种植区的鼠害防控研究几乎空白,由于药材种植区的害鼠甘肃鼢鼠是农田运移的害鼠,是害鼠适用于环境的一种新的表现,加之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农田害鼠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各级政府没有像对待草原害鼠那样重视农田害鼠的防治工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没有专项经费投入,药企、群众等不掌握防治方法、防治时机、防治指标等,而鼢鼠不同于地面鼠种,其生活方式独特,生物学习性灵敏,防控难度较大,因而对严重的鼠害问题显得十分无奈。紧密结合中药材生产中地下鼠(鼢鼠)鼠害发生的实际,开展中药材生产中面临的鼠害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鼠害防治技术体系,合理规划鼠害综合控制和管理,对保障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3. 主要论据与论点 项目建立了中药材害鼠优势种——鼢鼠分子标记研究体系。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信息,阐释了鼢鼠的序列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研究了钢丝网物理围捕和定点防治相结合的物理防治技术。确定用不育剂炔雌醚、孕酮和雄性抑制剂氟他胺0.001~0.01%为原药,与胡箩卜粉5~10%,黄芪粉 2.5~5%,小麦粉20~25%;苜蓿草粉60%,大葱汁液0.1~5%,植物油0.5~0.8%为饵料,配成药饵,并提出了施用技术。 4. 创见与创新 开发了优势种甘肃鼢鼠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阐释了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的序列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特征;首次瞄准我省特色中药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集成了绿色、清洁的防控技术,发展了物理控制新技术和不育剂防控相结合的防治方法。首次应用了雄性抑制剂氟他胺,研究集成的中药材鼠害防控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5. 社会经济效益与存在问题 项目形成的成果和技术,一是可以从根本上防治鼠害的大面积发生,二是对现有的鼠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按照目前平均的损害情况,如能有效防控鼠害,可挽回10%~20%的中药材产量损失。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8万亩,产量99万吨。目前,这些相关技术已在榆中、岷县和临潭县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并随着推广面积的增大,经济效益会呈增加态势。目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可能会面临新的情况,中药材鼠害问题需要持续关注,而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大,鼠害发生情况也会日趋严重。 6. 历年获奖情况 无。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