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38619]三七药材采收、初加工及贮藏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三七药材最佳采收期研究。 (一)不同采收期对三七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不同采收期对三七单体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年生三七生长的前期(出苗期),块根中几种主要单体皂苷含量最高(但此时三七生物产量最低),中期(开花期)逐渐减少,至后期(传统的收获期)又逐渐增加,10月份时达到最高峰。 2、不同采收时期对三七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在三年生三七生长期间,6月和8月三七块根中黄酮含量均较高,而7月份含量最低。 3、不同采收时期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分析:在三年生三七生长期间,在3~5月三七出苗展叶期,三七块根中三七素含量较低,三七进入花蕾期(7~8月)至采收期(9~10月),块根中三七素含量较高。 4、不同采收期三七中单糖、蔗糖和多糖含量的分析:三七中糖类成分的含量与三七生长密切相关。从3月到11月,三七块根中单糖和多糖含量呈波浪形规律性变化,4月、8月和11月含量较高,3月、7月和9月含量较低。进一步比较发现,多糖的动态变化与葡萄糖的动态十分吻合,与木糖、总单糖和多糖的动态变化也较吻合,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5月;总单糖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月,而多糖出现在4月,可以理解为3~4月正是三七出苗至展叶的时期,在生理上还主要由三七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多为淀粉类)在酶的作用下降解为ATP和小分子糖供三七生长使用,因此,4月出现多糖高峰,5月的单糖高峰应是营养物质降解过程中先降解为多糖,再进一步降解为单糖的缘故,其后的变化则是同步的。鼠李糖的含量受采收时间的影响很小;而蔗糖的动态变化与总单糖和多糖相比,几乎呈相反的规律(5月份例外),单糖和多糖的含量高时,蔗糖含量低,反之亦然。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收时间对三七药材中皂苷、黄酮、多糖、三七素等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4~7月是三七营养生长的高峰,有效成分含量较少,8~10月是三七生殖生长的高峰,有效成分含量增加。 (二)不同采收期三七干物质积累的变化: 从三七单株的物质积累来看,块根在第二、三年是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第四年虽然积累在增加,但速度放慢;地上部分则是在第四年积累最快。由于三七进入第四年后,病害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总产量呈下降趋势,故传统上三七一般在第三年采挖。本项目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年生三七经过摘除花蕾或不摘除花蕾,其单株产量在10月份左右均达到最高;三七摘除花蕾后,块根产量明显高于不摘除花蕾,说明不留种三七的块根产量明显较高。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从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来看,三七在9~10月皂苷、黄酮、多糖、三七素等有效成分含量及块根产量均较高,可以确定三七生长到第三年的9~10月应为其最佳的采收期。而传统的三七采收期“春三七”在9~10月、“冬三七”在12月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从而说明,传统的三七采收期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2、三七药材初加工技术研究 (1)不同加工方法对三七药材质量影响研究:采用传统加工方法-自然干燥(日光照晒)法、传统烘干(木碳烘烤)法和太阳能大棚干燥法、烘干机干燥法进行三七初加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大棚干燥法的三七样品皂苷含量最高,不同处理三七样品皂苷含量的排列顺序为:太阳能大棚干燥法>5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自然晾晒干燥法>4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传统木炭烘干法>7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6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由此认为:传统自然晾晒、太阳能大棚干燥为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在没有新型加工技术时可大力推广。但是,在该两种加工工艺中,应增加清洗工艺。 (2)三七新型初加工技术研究: 微波干燥加工工艺研究:常规微波干燥方法导致三七片中皂苷含量降低,且低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相关标准;其次,与其它常规干燥技术相比,常规微波加热对三七片中水分的脱除是细胞胀裂、组织疏松的结果,这种微观结构的改变同样促进了其细胞内产物的溶出,而可能对三七片的浸提效率产生影响。为此,采用常规微波设备进行生三七片初加工干燥的适应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还可进一步探讨微波干燥对熟三七的初加工技术研究。 红三七加工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认为,红三七加工技术可以成为三七的新型加工方法; 3.三七药材贮藏技术研究 通过实验初步认为:“灭菌+密封包装”为在湿热环境中常温条件下贮藏三七的较佳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发生霉变的可能性,还能有效缓解三七皂苷含量的减,但是,利用微波作为三七贮藏前灭菌杀虫处理的具体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试验结果还认为,三七药材在常温条件贮藏的时间最好不宜超过1年。
一、三七药材最佳采收期研究。 (一)不同采收期对三七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不同采收期对三七单体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年生三七生长的前期(出苗期),块根中几种主要单体皂苷含量最高(但此时三七生物产量最低),中期(开花期)逐渐减少,至后期(传统的收获期)又逐渐增加,10月份时达到最高峰。 2、不同采收时期对三七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在三年生三七生长期间,6月和8月三七块根中黄酮含量均较高,而7月份含量最低。 3、不同采收时期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分析:在三年生三七生长期间,在3~5月三七出苗展叶期,三七块根中三七素含量较低,三七进入花蕾期(7~8月)至采收期(9~10月),块根中三七素含量较高。 4、不同采收期三七中单糖、蔗糖和多糖含量的分析:三七中糖类成分的含量与三七生长密切相关。从3月到11月,三七块根中单糖和多糖含量呈波浪形规律性变化,4月、8月和11月含量较高,3月、7月和9月含量较低。进一步比较发现,多糖的动态变化与葡萄糖的动态十分吻合,与木糖、总单糖和多糖的动态变化也较吻合,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5月;总单糖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月,而多糖出现在4月,可以理解为3~4月正是三七出苗至展叶的时期,在生理上还主要由三七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多为淀粉类)在酶的作用下降解为ATP和小分子糖供三七生长使用,因此,4月出现多糖高峰,5月的单糖高峰应是营养物质降解过程中先降解为多糖,再进一步降解为单糖的缘故,其后的变化则是同步的。鼠李糖的含量受采收时间的影响很小;而蔗糖的动态变化与总单糖和多糖相比,几乎呈相反的规律(5月份例外),单糖和多糖的含量高时,蔗糖含量低,反之亦然。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收时间对三七药材中皂苷、黄酮、多糖、三七素等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4~7月是三七营养生长的高峰,有效成分含量较少,8~10月是三七生殖生长的高峰,有效成分含量增加。 (二)不同采收期三七干物质积累的变化: 从三七单株的物质积累来看,块根在第二、三年是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第四年虽然积累在增加,但速度放慢;地上部分则是在第四年积累最快。由于三七进入第四年后,病害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总产量呈下降趋势,故传统上三七一般在第三年采挖。本项目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年生三七经过摘除花蕾或不摘除花蕾,其单株产量在10月份左右均达到最高;三七摘除花蕾后,块根产量明显高于不摘除花蕾,说明不留种三七的块根产量明显较高。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从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来看,三七在9~10月皂苷、黄酮、多糖、三七素等有效成分含量及块根产量均较高,可以确定三七生长到第三年的9~10月应为其最佳的采收期。而传统的三七采收期“春三七”在9~10月、“冬三七”在12月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从而说明,传统的三七采收期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2、三七药材初加工技术研究 (1)不同加工方法对三七药材质量影响研究:采用传统加工方法-自然干燥(日光照晒)法、传统烘干(木碳烘烤)法和太阳能大棚干燥法、烘干机干燥法进行三七初加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大棚干燥法的三七样品皂苷含量最高,不同处理三七样品皂苷含量的排列顺序为:太阳能大棚干燥法>5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自然晾晒干燥法>4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传统木炭烘干法>7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65℃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法。由此认为:传统自然晾晒、太阳能大棚干燥为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在没有新型加工技术时可大力推广。但是,在该两种加工工艺中,应增加清洗工艺。 (2)三七新型初加工技术研究: 微波干燥加工工艺研究:常规微波干燥方法导致三七片中皂苷含量降低,且低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相关标准;其次,与其它常规干燥技术相比,常规微波加热对三七片中水分的脱除是细胞胀裂、组织疏松的结果,这种微观结构的改变同样促进了其细胞内产物的溶出,而可能对三七片的浸提效率产生影响。为此,采用常规微波设备进行生三七片初加工干燥的适应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还可进一步探讨微波干燥对熟三七的初加工技术研究。 红三七加工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认为,红三七加工技术可以成为三七的新型加工方法; 3.三七药材贮藏技术研究 通过实验初步认为:“灭菌+密封包装”为在湿热环境中常温条件下贮藏三七的较佳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发生霉变的可能性,还能有效缓解三七皂苷含量的减,但是,利用微波作为三七贮藏前灭菌杀虫处理的具体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试验结果还认为,三七药材在常温条件贮藏的时间最好不宜超过1年。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