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8749]苏禽黄鸡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与转化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中双9号是通过多亲本复合杂交、小孢子培养并对不同世代分别侧重进行产量综合性状、抗性与品质性状的不同强度筛选,以达到多目标性状的快速聚合,获得超高产、高抗病、高抗倒伏、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芥酸、低硫甙含量等多项性状优异的油菜新品种;明确了中双9号高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系与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高有关,克隆了3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发现在中双9号中含有一个新的低芥酸基因,建立了中双9号SSR指纹图谱。2002年和2005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审定。 技术经济指标:①超高产: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65.48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33%,是湖北省油菜区试历史上首个比对照增产幅度达8%以上的双低常规品种;②高抗菌核病:湖北省区试中比抗病对照品种发病率降低28%,病情指数降低36%,其抗病性居参试品种首位;③高抗病毒病:湖北省区试中比对照发病率降低69%,病情指数降低60%,其抗病性居参试品种首位;④高抗倒伏:抗折力为中油821的2.09倍,倒伏指数比其降低38.3%,湖北省和国家区试共38个点次有33点次表现强抗倒伏,为最抗倒伏品种,其抗倒性达国际领先水平;⑤高含油量:区试平均含油量42.58%,比对照提高7%以上,最高年份达44.67%;⑥高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32.83%,居同轮区试首位,比对照高1.55%;⑦双低:种子芥酸含量0.22%,商品籽硫甙含量17.05μmol/g(饼),居国际先进水平;⑧油蔬两用:试验中菜苔产量148.8kg/亩,摘苔后菜籽增产,亩增收100元以上;其菜苔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红菜苔高44.3%和38.9%。 该品种已作为抗病、抗倒和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许多油菜育种研究。其新的低芥酸基因源的发现对克服国际低芥酸基因源的单一性具有重大意义。该品种累计在湖北、湖南等省推广2074.1万亩,创经济效益21.3亿元。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明显提升了我国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水平,显著提高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双9号是通过多亲本复合杂交、小孢子培养并对不同世代分别侧重进行产量综合性状、抗性与品质性状的不同强度筛选,以达到多目标性状的快速聚合,获得超高产、高抗病、高抗倒伏、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低芥酸、低硫甙含量等多项性状优异的油菜新品种;明确了中双9号高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系与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高有关,克隆了3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发现在中双9号中含有一个新的低芥酸基因,建立了中双9号SSR指纹图谱。2002年和2005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审定。 技术经济指标:①超高产: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65.48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33%,是湖北省油菜区试历史上首个比对照增产幅度达8%以上的双低常规品种;②高抗菌核病:湖北省区试中比抗病对照品种发病率降低28%,病情指数降低36%,其抗病性居参试品种首位;③高抗病毒病:湖北省区试中比对照发病率降低69%,病情指数降低60%,其抗病性居参试品种首位;④高抗倒伏:抗折力为中油821的2.09倍,倒伏指数比其降低38.3%,湖北省和国家区试共38个点次有33点次表现强抗倒伏,为最抗倒伏品种,其抗倒性达国际领先水平;⑤高含油量:区试平均含油量42.58%,比对照提高7%以上,最高年份达44.67%;⑥高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32.83%,居同轮区试首位,比对照高1.55%;⑦双低:种子芥酸含量0.22%,商品籽硫甙含量17.05μmol/g(饼),居国际先进水平;⑧油蔬两用:试验中菜苔产量148.8kg/亩,摘苔后菜籽增产,亩增收100元以上;其菜苔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红菜苔高44.3%和38.9%。 该品种已作为抗病、抗倒和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许多油菜育种研究。其新的低芥酸基因源的发现对克服国际低芥酸基因源的单一性具有重大意义。该品种累计在湖北、湖南等省推广2074.1万亩,创经济效益21.3亿元。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明显提升了我国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水平,显著提高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