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9029]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技术开发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软件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项目属于工程地质学领域,是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系统应用技术,自1988年起历时20年,专利30项(授权11项),论文69篇,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发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国家基金、省基金、博士后基金等13个项目的研究,研制了粗糙度系数测量系列仪器,创建了粗糙度系数定向统计测量方法,开发了综合评价技术,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0%-20%,时间仅为传统技术的10%,突破了40年来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跨越,申请专利19项(8项授权),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类)。 本项目是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在4项国家和省部项目的资助下,开展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工程应用推广研究。改进粗糙度系数定向统计测量技术适用于野外现场评价,解决了短工期要求的高速公路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获取的历史性难题;编制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应用技术规程》并成为工程建设标准;编写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工程应用范例作为应用推广的标准样版。实现了从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源头创新,开发综合评价技术,到编制《应用技术规程》,再到建立工程应用范例,最后进行工程应用推广的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系统研究方法的创新。申请专利11项(授权3项),发表论文48篇(SCI、EI收录13篇,获省一、二等奖9篇),出版专著4部、标准1册。研究成果已在国家地质处置库、白鹤滩水电站等100多个国家及省级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浙江省所有的高速公路工程均应用了本项目技术,节约试验经费2338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40600万元,以王思敬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系统应用技术已形成可以市场推广的成熟应用技术,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大的潜在推广价值,对促进岩体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项目属于工程地质学领域,是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系统应用技术,自1988年起历时20年,专利30项(授权11项),论文69篇,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发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国家基金、省基金、博士后基金等13个项目的研究,研制了粗糙度系数测量系列仪器,创建了粗糙度系数定向统计测量方法,开发了综合评价技术,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0%-20%,时间仅为传统技术的10%,突破了40年来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跨越,申请专利19项(8项授权),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类)。 本项目是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在4项国家和省部项目的资助下,开展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工程应用推广研究。改进粗糙度系数定向统计测量技术适用于野外现场评价,解决了短工期要求的高速公路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获取的历史性难题;编制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应用技术规程》并成为工程建设标准;编写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工程应用范例作为应用推广的标准样版。实现了从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源头创新,开发综合评价技术,到编制《应用技术规程》,再到建立工程应用范例,最后进行工程应用推广的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系统研究方法的创新。申请专利11项(授权3项),发表论文48篇(SCI、EI收录13篇,获省一、二等奖9篇),出版专著4部、标准1册。研究成果已在国家地质处置库、白鹤滩水电站等100多个国家及省级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浙江省所有的高速公路工程均应用了本项目技术,节约试验经费2338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40600万元,以王思敬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系统应用技术已形成可以市场推广的成熟应用技术,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大的潜在推广价值,对促进岩体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