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7106]晚熟龙眼新品种“桂明一号”的选育与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广西是我国龙眼三大栽培省(区)之最,栽培总面积达到23万公顷,总产量35万多吨,栽培面和产量从全国第三位跃居全国之首。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龙眼品种,绝大部分是7月底至8月中旬成熟,只有一个月左右的采收时间;同时由于加工技术的滞后,用于深加工的龙眼果实还不到总产量的10%;保鲜技术落后,保鲜期短;因此造成龙眼产期集中,果品供应期短,目前保鲜技术不过关,一方面严重影响鲜果远程运输,鲜果不能供应远方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龙眼果皮容易褐变腐烂,不耐贮藏,树上挂果期若过长,则容易落果和品质降低,鲜果不能较长时间的贮藏,无法延长供应期,造成龙眼在采收高峰期的销售价格低廉,丰产年份的产地售价更加低廉,如2005年一些地方在采收高峰期的产地销售价格只有0.8元/公斤,不如红薯叶好卖,极大的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为了弥补品种结构上的缺陷,我们自1992年就着手进行迟熟龙眼品种的选育工作,1995年在跟踪苗木销售回访当中,在学院附近的那陈乡的石硖龙眼的群体中发现一优变单株,表现为果实较石硖大,品质似储良,成熟期比石硖晚,经过聘请农科院果树所、农业大学、水果办等单位的专家进一步考察评鉴,确认此单株为晚熟优变单株。于1998年采穗高接在5年生石硖大树,1999年开始结果。经连续3年结果习性的观察,其性状表现与母树性状表现一致;同时于1997年采母树枝条进行嫁接苗繁殖,并进行对比试验。2000年种植嫁接苗上山600多亩(南宁那马、明阳两地),2004年开始投产,连续3年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其品种特性均表现母树的特性:迟熟、丰产稳产、优质等。2006年申报新品种登记,2006年11月获得新品种登记证书,证书号为:(桂)登(果)2006012号。自2001年起,开始在南宁、玉林、柳州、来宾、梧州等地进行试种,先后试种约2000多亩,2005年陆续开始投产,据对部分种植户的回访,种植户普遍反映良好,认为种植“桂明一号”丰产稳产,果品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强烈要求我们增加育苗供应他们扩种。
广西是我国龙眼三大栽培省(区)之最,栽培总面积达到23万公顷,总产量35万多吨,栽培面和产量从全国第三位跃居全国之首。 目前生产上主栽的龙眼品种,绝大部分是7月底至8月中旬成熟,只有一个月左右的采收时间;同时由于加工技术的滞后,用于深加工的龙眼果实还不到总产量的10%;保鲜技术落后,保鲜期短;因此造成龙眼产期集中,果品供应期短,目前保鲜技术不过关,一方面严重影响鲜果远程运输,鲜果不能供应远方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龙眼果皮容易褐变腐烂,不耐贮藏,树上挂果期若过长,则容易落果和品质降低,鲜果不能较长时间的贮藏,无法延长供应期,造成龙眼在采收高峰期的销售价格低廉,丰产年份的产地售价更加低廉,如2005年一些地方在采收高峰期的产地销售价格只有0.8元/公斤,不如红薯叶好卖,极大的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为了弥补品种结构上的缺陷,我们自1992年就着手进行迟熟龙眼品种的选育工作,1995年在跟踪苗木销售回访当中,在学院附近的那陈乡的石硖龙眼的群体中发现一优变单株,表现为果实较石硖大,品质似储良,成熟期比石硖晚,经过聘请农科院果树所、农业大学、水果办等单位的专家进一步考察评鉴,确认此单株为晚熟优变单株。于1998年采穗高接在5年生石硖大树,1999年开始结果。经连续3年结果习性的观察,其性状表现与母树性状表现一致;同时于1997年采母树枝条进行嫁接苗繁殖,并进行对比试验。2000年种植嫁接苗上山600多亩(南宁那马、明阳两地),2004年开始投产,连续3年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其品种特性均表现母树的特性:迟熟、丰产稳产、优质等。2006年申报新品种登记,2006年11月获得新品种登记证书,证书号为:(桂)登(果)2006012号。自2001年起,开始在南宁、玉林、柳州、来宾、梧州等地进行试种,先后试种约2000多亩,2005年陆续开始投产,据对部分种植户的回访,种植户普遍反映良好,认为种植“桂明一号”丰产稳产,果品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强烈要求我们增加育苗供应他们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