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平台简介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科易厦门城市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11658]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中药、天然药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临床症状有类似难分者,若辨证稍不正确,药之难以奏效,尤其对久泻者,欲彻底根治较为困难。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正常的功能活动必须依赖肝的疏泄,肾的温煦推动与肠腑的传导,相互作用而共同完成,因致病因素不同常多见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起病之始往往在脾,久则伤肾,外邪乘虚而入,内邪由虚而生,慢性腹泻的患者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其病情缠绵,迁延不愈,又常兼夹肠中湿热瘀滞或湿盛邪实一面,故方中用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补骨脂、益智仁,肉桂温肾固肠,薏苡仁、黄芩、木香、马齿苋祛湿导滞清热。全方健脾补肾共进,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涩而不壅,消不伤正,使滞去肠和泻止。 1 诊断标准适应症 1. 1 西医诊断标准[1]:(根据五版《内科学》制定) (1)起病缓,病程两个月以上,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常呈间歇性发作。 (2)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呈液状,腹痛多为间歇性、阵发性隐痛。 (3)多伴有消瘦或营养不良。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粪质稀;血离子检查异常。 1. 2 泄泻中医诊断标准[2][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制订]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 (2)症状持续1天以上。 1.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门部分》(GB/T16751.2~1997)制订] 脾胃虚证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舌质淡。 次症: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苔薄白,脉细弱。 1. 2 禁忌症 (1)经检查证实为痢疾、霍乱,以及全身性疾病、中毒、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 (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3)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观察的腹泻以外的疾病。 (4)妊娠及准备妊娠妇女。 (5)哺乳期妇女。 (6)过敏体质对酒精等过敏者。 (7)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中药基本方组成:党参、炒白术、炒山药、补骨脂各15g,益智仁12g,薏米仁30g,炒黄芩6g,马齿苋18g,木香9g。腹痛者加白芍15g;泻下大便夹泡沫者加防风6g。每日1剂,连服14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为2个疗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共取汁 300ml,日服3次,每次温服100ml。 3 研究结果 慢性腹泻为了寻找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本课题通过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欲通过努力寻找治疗方案及措施,并使之规范,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研究性质属临床观察。本课题系重点研究目的是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对8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治疗组40例,单存口服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各中医症候的改变等疗效性指标。重点在于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规范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疼症候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临床症状有类似难分者,若辨证稍不正确,药之难以奏效,尤其对久泻者,欲彻底根治较为困难。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正常的功能活动必须依赖肝的疏泄,肾的温煦推动与肠腑的传导,相互作用而共同完成,因致病因素不同常多见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起病之始往往在脾,久则伤肾,外邪乘虚而入,内邪由虚而生,慢性腹泻的患者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因其病情缠绵,迁延不愈,又常兼夹肠中湿热瘀滞或湿盛邪实一面,故方中用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补骨脂、益智仁,肉桂温肾固肠,薏苡仁、黄芩、木香、马齿苋祛湿导滞清热。全方健脾补肾共进,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涩而不壅,消不伤正,使滞去肠和泻止。 1 诊断标准适应症 1. 1 西医诊断标准[1]:(根据五版《内科学》制定) (1)起病缓,病程两个月以上,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常呈间歇性发作。 (2)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呈液状,腹痛多为间歇性、阵发性隐痛。 (3)多伴有消瘦或营养不良。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粪质稀;血离子检查异常。 1. 2 泄泻中医诊断标准[2][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制订]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 (2)症状持续1天以上。 1.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门部分》(GB/T16751.2~1997)制订] 脾胃虚证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舌质淡。 次症: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苔薄白,脉细弱。 1. 2 禁忌症 (1)经检查证实为痢疾、霍乱,以及全身性疾病、中毒、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 (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3)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观察的腹泻以外的疾病。 (4)妊娠及准备妊娠妇女。 (5)哺乳期妇女。 (6)过敏体质对酒精等过敏者。 (7)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中药基本方组成:党参、炒白术、炒山药、补骨脂各15g,益智仁12g,薏米仁30g,炒黄芩6g,马齿苋18g,木香9g。腹痛者加白芍15g;泻下大便夹泡沫者加防风6g。每日1剂,连服14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为2个疗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共取汁 300ml,日服3次,每次温服100ml。 3 研究结果 慢性腹泻为了寻找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本课题通过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欲通过努力寻找治疗方案及措施,并使之规范,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研究性质属临床观察。本课题系重点研究目的是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对8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治疗组40例,单存口服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各中医症候的改变等疗效性指标。重点在于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规范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疼症候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

推荐服务:

智能制造服务热线:0592-5380947

运营商:厦门科易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闽B2-20100023      闽ICP备0706303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