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7260]空间信息平台技术体系与数字城市实践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当前,测绘科学与技术正经历从数字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这个转型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信息服务模式和技术方法的进步,它不仅代表了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实现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是加快测绘信息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本项目通过构建开放式空间信息平台,基于自适应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建产数据资源和应用需求之间的桥梁,实现数据的在线共享、在线集成和在线动态处理,在城市范畴内率先实现了这个转型,并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城市建设。本项目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来得到国家相关计划的支持,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发表相关论文55篇,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颁布地方技术标准2项。主要关键技术如下:(一)空间数据连续尺度变换技术:通过“尺度空间生命期模型”进行空间数据综合算子的调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了能够连续动态地调节地图内容,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一套数据,连续尺度表达”的空间数据自适应处理。(二)动态制图技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面向集成应用的动态制图技术思想,通过构建专题地图表达空间的“五元组模型”,协同控制地图主题、空间、符号、指标、时间等地图制作因子,创造性地将复杂的地图设计制作过程封装为“专题地图发生器”,实现从数据到地图的实时制图和动态可视化。(三)空间编码和自动录址技术:通过多尺度空间编码体系和智能地址匹配,建产空间位置信息机器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译通道,创造性地解决了非空间数据的自动寻址问题,实现了城市泛在数据资源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自动整合集成。以上关键技术贯穿整合集成、加工处理、可视化等空间信息服务的主要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形成空间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的基本架构。基于动态制图技术研制的电了地图制图软件广泛应用于包括香港和台湾的20多个省、市、区共80多家单位,制作地图集类产品已超过130种,成为电子地图制作的主流软件,推动了我国专题制图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创造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基于本项目关键技术建立的深圳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数字深圳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在两个层次上支撑了深圳市城市信息化进程:一是实现了深圳市40多个部门的空间数据及其处理技术的在线集成共享,大幅度提升建设效率,降低成本直接为政府节约投资逾2亿元。且每年减少维护成本1200万元;二是引领了部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深圳市依托该技术建立了数字化土地房产资源评估技术体系,促进了该行业的全面技术进步。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深圳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接待国内150多个单位的考察学习,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事业的推进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本项目成果的价值将在未来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当前,测绘科学与技术正经历从数字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这个转型的最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信息服务模式和技术方法的进步,它不仅代表了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实现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是加快测绘信息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本项目通过构建开放式空间信息平台,基于自适应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建产数据资源和应用需求之间的桥梁,实现数据的在线共享、在线集成和在线动态处理,在城市范畴内率先实现了这个转型,并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城市建设。本项目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来得到国家相关计划的支持,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发表相关论文55篇,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颁布地方技术标准2项。主要关键技术如下:(一)空间数据连续尺度变换技术:通过“尺度空间生命期模型”进行空间数据综合算子的调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了能够连续动态地调节地图内容,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一套数据,连续尺度表达”的空间数据自适应处理。(二)动态制图技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面向集成应用的动态制图技术思想,通过构建专题地图表达空间的“五元组模型”,协同控制地图主题、空间、符号、指标、时间等地图制作因子,创造性地将复杂的地图设计制作过程封装为“专题地图发生器”,实现从数据到地图的实时制图和动态可视化。(三)空间编码和自动录址技术:通过多尺度空间编码体系和智能地址匹配,建产空间位置信息机器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译通道,创造性地解决了非空间数据的自动寻址问题,实现了城市泛在数据资源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自动整合集成。以上关键技术贯穿整合集成、加工处理、可视化等空间信息服务的主要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形成空间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的基本架构。基于动态制图技术研制的电了地图制图软件广泛应用于包括香港和台湾的20多个省、市、区共80多家单位,制作地图集类产品已超过130种,成为电子地图制作的主流软件,推动了我国专题制图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创造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基于本项目关键技术建立的深圳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数字深圳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在两个层次上支撑了深圳市城市信息化进程:一是实现了深圳市40多个部门的空间数据及其处理技术的在线集成共享,大幅度提升建设效率,降低成本直接为政府节约投资逾2亿元。且每年减少维护成本1200万元;二是引领了部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深圳市依托该技术建立了数字化土地房产资源评估技术体系,促进了该行业的全面技术进步。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深圳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接待国内150多个单位的考察学习,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事业的推进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本项目成果的价值将在未来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