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5929]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与稻田甲烷排放变化关系及其机理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河海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在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应用,逐步取代传统淹水灌溉的背景下,针对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之一“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无水层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进行了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研究了控制灌溉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规律及其在根土界面及其植株体内的传输、排放机理,控制灌溉稻田甲烷产生、排放变化与土壤特性、水稻生长理生长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抑制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排放,排放通量减小38.7%-85.0%,并出现了负通量,减排效果明显高于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呈明显的下午极大日变化规律,全生育期稻田甲烷呈单峰变化,极大值出现分蘖中期、极大值出现的时间提前,棵间土壤甲烷排放所占比例减小。无水层稻田甲烷的产生、再氧化、传输和排放特征发生了变化,原因在于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理化特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以及无水层条件下闭蓄态甲烷短期加速释的放特征发生了变化。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可以用20cm深度土壤水溶解甲烷含量估算。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水稻节水灌溉环境效应,估算节水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评估其对全球大气甲烷浓度变化影响、寻求切实可行的稻田甲烷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应用,逐步取代传统淹水灌溉的背景下,针对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之一“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无水层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进行了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研究了控制灌溉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规律及其在根土界面及其植株体内的传输、排放机理,控制灌溉稻田甲烷产生、排放变化与土壤特性、水稻生长理生长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抑制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排放,排放通量减小38.7%-85.0%,并出现了负通量,减排效果明显高于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呈明显的下午极大日变化规律,全生育期稻田甲烷呈单峰变化,极大值出现分蘖中期、极大值出现的时间提前,棵间土壤甲烷排放所占比例减小。无水层稻田甲烷的产生、再氧化、传输和排放特征发生了变化,原因在于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理化特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以及无水层条件下闭蓄态甲烷短期加速释的放特征发生了变化。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可以用20cm深度土壤水溶解甲烷含量估算。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水稻节水灌溉环境效应,估算节水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评估其对全球大气甲烷浓度变化影响、寻求切实可行的稻田甲烷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