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933]第二代直流电煅炉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合金冶炼铸造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东北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辽宁沈阳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在交流电煅炉和第一代直流电煅炉的基础上,开发第二代直流电煅炉煅烧无烟煤(ECA),其电耗为631~645kWh/t-ECA,会进一步降低ECA生产成本即提高ECA厂车间的经济效益。
李圣华编《炭和石墨制品生产》、姚广春主编《冶金炭素材料性能及生产工艺》和谢有赞编著《炭石墨材料工艺》对150KVA交流电气煅烧炉做了类似的报道。
总之,1979年前,国内交流电煅炉可把无烟煤或石油焦煅烧成热煅无烟煤(GCA)或热煅煅石油焦。但交流电煅炉变压器容量较小(150~250KVA)、二次电流强度较低(1500~2500A)、产量较低(0.13~3.4t/d)和炉底电极使用寿命短。国内交流电煅炉仅能煅烧GCA,几乎不能煅烧ECA。
2.1979年引进日本1200KVA炉
1979年贵州铝厂从日本引进两台1200KVA-AC炉。在消化日本1200KVA-AC炉的基础上,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先后为包头二化(现双环炭素厂)、石嘴山第一炭素厂、山西平定炭素厂等各设计两台1350KVA-AC炉。
ECA作为生产“半石墨质阴极炭块”、高炉炭块、捣固糊的原料,代替当时国内以热煅煤(GCA)为主导生产上述产品的局面,特别是提高阴极炭块质量,但产能较低、电耗较高和自焙电极污染环境。
(1)单相1350KVA直流电煅炉试制成功
a.理论上的准备
1984-1986本人作为访问学者到挪威工业大学进修铝电解与铝用炭素。其间掌握了无烟煤1200~2750℃温度范围内电煅烧过程中无烟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理论。
1990年,编写了《电极生产及其应用》,对无烟煤的煅烧设备和煅烧理论作了进一步说明。
1994年,编著《铝用炭素材料检测》,对煅烧无烟煤及其制品理化性质检测作了详细说明。
b.实际上的准备
1997年,考察山西平定炭素厂1350KVA-AC炉。
1997年,在山西炭素厂指导杨建强“关于电煅煤质量与产品质量关系“论文。
1998年,考察包头双环炭素厂1350KVA-AC炉。
1998年,在石嘴山市第一炭素厂指导本科生李明东“1350KVA-AC炉与5000t/a阴极炭块厂设计”。对单相1350KVA-AC炉设计、生产技术指标(电耗与产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考察了石嘴山市宁吉炭素厂两台单相1350KVA-AC炉。
1998年,考察山西平定炭素厂两台单相1350KVA-AC炉。
1999年上半年,指导本科生杨会斌进行题为“降低电煅炉电耗”论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50KVA-DC炉电耗平均值为798KWh/t,产量26t/d。上述研究结果与99年12月开始的1350KVA-DC炉的工业生产指标接近。
国内AC炉有两种:贵州铝厂从日本引进的两台1200KVA-AC炉;国内开发的1350KVA-AC炉。这两种AC炉的电耗和产量是相同的,分别为1250kWh/t和17t/d。
c.1350KVA-DC炉研制成功
研究1350KVA-DC炉的目的是:降低电煅炉的电耗;提高电煅炉的产量;改善生产环保条件;提高电煅煤厂的经济效益;用DC炉代替传统的AC炉。
本人设计整流变压器参数、到厂选择新型整流原件、设计炉铜、铝排、设计整流变压器与整流原件联接母线、设计整流原件支架、设计炉内衬、提出用石墨电极代替日本1200KVA交流电煅炉的自焙电极、炉体部分土建、选择炉排料电机控制仪器、找一炭帮助试制低电阻率底部自焙电极糊、组织自焙电极糊生产和降低炉的总高等。
利用在国外学习的炭素理论结合电工学、热工窑炉知识,经十年努力,顶着压力(宁夏石嘴山1999年前已有日本改进型4台单相1350KVA-AC-炉)。开发成功两台单相1350KVA直流电煅炉(简称DC-炉),其特点是产能较高、电耗低,达到国外同类电煅炉先进水平。打破日本单相1200KVA交流电煅炉在中国占主导地位20年的局面。消化、改造引进设备与技术,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中国技术强国之路。仅引进、不改造,永远落后别人。日本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智慧全书》中指出:“只有努力创新,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的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
“单相直流电煅炉”200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
2001年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所查新检索结论是:“经对所查文献分析对比,关于1350KVA交流电煅炉已有产品。但本项目所研制的直流电煅炉未见文献报道。”
美国华尔实业控股集团对该项目感兴趣。
“单相直流电煅炉”似乎应由国内两家铝镁设计院完成,实际由东北大学完成。
在交流电煅炉和第一代直流电煅炉的基础上,开发第二代直流电煅炉煅烧无烟煤(ECA),其电耗为631~645kWh/t-ECA,会进一步降低ECA生产成本即提高ECA厂车间的经济效益。
李圣华编《炭和石墨制品生产》、姚广春主编《冶金炭素材料性能及生产工艺》和谢有赞编著《炭石墨材料工艺》对150KVA交流电气煅烧炉做了类似的报道。
总之,1979年前,国内交流电煅炉可把无烟煤或石油焦煅烧成热煅无烟煤(GCA)或热煅煅石油焦。但交流电煅炉变压器容量较小(150~250KVA)、二次电流强度较低(1500~2500A)、产量较低(0.13~3.4t/d)和炉底电极使用寿命短。国内交流电煅炉仅能煅烧GCA,几乎不能煅烧ECA。
2.1979年引进日本1200KVA炉
1979年贵州铝厂从日本引进两台1200KVA-AC炉。在消化日本1200KVA-AC炉的基础上,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先后为包头二化(现双环炭素厂)、石嘴山第一炭素厂、山西平定炭素厂等各设计两台1350KVA-AC炉。
ECA作为生产“半石墨质阴极炭块”、高炉炭块、捣固糊的原料,代替当时国内以热煅煤(GCA)为主导生产上述产品的局面,特别是提高阴极炭块质量,但产能较低、电耗较高和自焙电极污染环境。
(1)单相1350KVA直流电煅炉试制成功
a.理论上的准备
1984-1986本人作为访问学者到挪威工业大学进修铝电解与铝用炭素。其间掌握了无烟煤1200~2750℃温度范围内电煅烧过程中无烟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理论。
1990年,编写了《电极生产及其应用》,对无烟煤的煅烧设备和煅烧理论作了进一步说明。
1994年,编著《铝用炭素材料检测》,对煅烧无烟煤及其制品理化性质检测作了详细说明。
b.实际上的准备
1997年,考察山西平定炭素厂1350KVA-AC炉。
1997年,在山西炭素厂指导杨建强“关于电煅煤质量与产品质量关系“论文。
1998年,考察包头双环炭素厂1350KVA-AC炉。
1998年,在石嘴山市第一炭素厂指导本科生李明东“1350KVA-AC炉与5000t/a阴极炭块厂设计”。对单相1350KVA-AC炉设计、生产技术指标(电耗与产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考察了石嘴山市宁吉炭素厂两台单相1350KVA-AC炉。
1998年,考察山西平定炭素厂两台单相1350KVA-AC炉。
1999年上半年,指导本科生杨会斌进行题为“降低电煅炉电耗”论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50KVA-DC炉电耗平均值为798KWh/t,产量26t/d。上述研究结果与99年12月开始的1350KVA-DC炉的工业生产指标接近。
国内AC炉有两种:贵州铝厂从日本引进的两台1200KVA-AC炉;国内开发的1350KVA-AC炉。这两种AC炉的电耗和产量是相同的,分别为1250kWh/t和17t/d。
c.1350KVA-DC炉研制成功
研究1350KVA-DC炉的目的是:降低电煅炉的电耗;提高电煅炉的产量;改善生产环保条件;提高电煅煤厂的经济效益;用DC炉代替传统的AC炉。
本人设计整流变压器参数、到厂选择新型整流原件、设计炉铜、铝排、设计整流变压器与整流原件联接母线、设计整流原件支架、设计炉内衬、提出用石墨电极代替日本1200KVA交流电煅炉的自焙电极、炉体部分土建、选择炉排料电机控制仪器、找一炭帮助试制低电阻率底部自焙电极糊、组织自焙电极糊生产和降低炉的总高等。
利用在国外学习的炭素理论结合电工学、热工窑炉知识,经十年努力,顶着压力(宁夏石嘴山1999年前已有日本改进型4台单相1350KVA-AC-炉)。开发成功两台单相1350KVA直流电煅炉(简称DC-炉),其特点是产能较高、电耗低,达到国外同类电煅炉先进水平。打破日本单相1200KVA交流电煅炉在中国占主导地位20年的局面。消化、改造引进设备与技术,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中国技术强国之路。仅引进、不改造,永远落后别人。日本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智慧全书》中指出:“只有努力创新,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的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
“单相直流电煅炉”200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
2001年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所查新检索结论是:“经对所查文献分析对比,关于1350KVA交流电煅炉已有产品。但本项目所研制的直流电煅炉未见文献报道。”
美国华尔实业控股集团对该项目感兴趣。
“单相直流电煅炉”似乎应由国内两家铝镁设计院完成,实际由东北大学完成。